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3|回复: 13

[內經十三方] 內經十三方

[复制链接]

7万

主题

80

回帖

7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78277
发表于 2024-6-9 13:0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內經十三方         
《黃帝內經》是我國最早的中醫經典著作,其中記載了13首方劑,合稱「內經十三方」。這13首方劑涉及內、外、婦、兒等各科疾病,反映了早期方劑的基本特點,對後世中醫方劑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以下是《黃帝內經》中的方劑列表及其簡要說明:
方劑名稱主治組成劑型用法2楼
湯液醪醴虛勞羸瘦、飲食不振稻米湯劑口服3楼
生鐵洛飲怒狂生鐵落湯劑口服4楼
左角發酒酒醉鹿角煎服口服5楼
澤瀉飲水腫澤瀉、白朮、麋銜湯劑口服6楼
雞矢醴鼓脹雞矢、米湯劑口服7楼
烏鰂骨丸精血枯竭、血脫烏鰂骨、藘茹(茜草)丸劑口服8楼
蘭草湯消渴蘭草(佩蘭)湯劑口服9楼
豕膏癰疽豬油外用塗抹10楼
䔖翹飲大癰膿,亦稱為脅癰菱角、連翹湯劑口服11楼
半夏秫米湯失眠半夏、秫米湯劑口服12楼
馬膏膏法燙傷馬油外用塗抹13楼
寒痹燙法寒痹酒、蜀椒、乾薑、桂心外用熨貼14楼
小金丹疫病辰砂,水磨雄黃,葉子雌黃,紫金丸劑口服15楼

其中,湯液醪醴是補益脾胃的代表方劑,用於治療虛勞羸瘦、飲食不振等症;生鐵洛飲是平肝息風的代表方劑,用於治療怒狂等症;澤瀉飲是利水消腫的代表方劑,用於治療水腫等症;烏鰂骨丸是治血枯的代表方劑;䔖翹飲是大癰膿的代表方劑;半夏秫米湯是治失眠的代表方劑。這些方劑在臨床上仍是為後人運用的參考。 《黃帝內經》中的方劑對後世中醫方劑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後世醫家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又創製了大量新的方劑,形成了豐富多彩的中醫方劑學寶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万

主题

80

回帖

7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78277
 楼主| 发表于 2024-6-9 13:06:13 | 显示全部楼层
【素問】湯液醪醴論篇第十四[原文]

☀ 【本篇題解】本篇介紹了湯液醪醴的制作和使用,並說明了今人以之治病無效是在於神的掌握失敗。篇末講水腫病的成因與治療方法
湯液醪醴的介紹:製作與使用方法,以及其對現在人為何會沒有效。

黃帝問曰:為五穀湯液及醪醴,柰何。  岐伯對曰:必以稻米,炊之稻薪,稻米者完,稻薪者堅。  帝曰:何以然。  岐伯曰:此得天地之和,高下之宜,故能至完,伐取得時,故能至堅也。  帝曰:上古聖人作湯液醪醴,為而不用,何也。  岐伯曰:自古聖人之作湯液醪醴者,以為備耳,夫上古作湯液,故為而弗服也。中古之世,道德稍衰,邪氣時至,服之萬全。帝曰:今之世不必已何也。  岐伯曰:當今之世,必齊毒藥攻其中,鑱石鍼艾治其外也。  帝曰:形弊血盡而功不立者何。  岐伯曰:神不使也。  帝曰:何謂神不使。  岐伯曰:鍼石道也。精神不進,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今精壞神去,榮衛不可復收。何者,嗜欲無窮,而憂患不止,精氣弛壞,榮泣衛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  帝曰:夫病之始生也,極微極精,必先入結於皮膚。今良工皆稱曰:病成名曰逆,則鍼石不能治,良藥不能及也。今良工皆得其法,守其數,親戚兄弟遠近音聲日聞於耳,五色日見於目,而病不愈者,亦何暇不早乎。  岐伯曰:病為本,工為標,標本不得,邪氣不服,此之謂也。  帝曰:其有不從毫毛而生,五藏陽以竭也,津液充郭,其魄獨居,孤精於內,氣耗於外,形不可與衣相保,此四極急而動中,是氣拒於內,而形施於外,治之柰何。  岐伯曰:平治於權衡,去宛陳莝,微動四極,溫衣,繆刺其處,以復其形。開鬼門,潔淨府,精以時服,五陽已布,踈滌五藏,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氣乃平。  帝曰:善。

闡述當一個人的病情發展到了形弊血盡的程度,治療就無法見效的原因。

帝曰:形弊血盡而功不立者何。  岐伯曰:神不使也。  帝曰:何謂神不使。  岐伯曰:鍼石道也。精神不進,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今精壞神去,榮衛不可復收。何者,嗜欲無窮,而憂患不止,精氣弛壞,榮泣衛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

病邪能不能被制服取決於病人與醫生能不能很好地合作。

  帝曰:夫病之始生也,極微極精,必先入結於皮膚。今良工皆稱曰:病成名曰逆,則鍼石不能治,良藥不能及也。今良工皆得其法,守其數,親戚兄弟遠近音聲日聞於耳,五色日見於目,而病不愈者,亦何暇不早乎。  岐伯曰:病為本,工為標,標本不得,邪氣不服,此之謂也。

水腫病的成因與治療方法。

帝曰:其有不從毫毛而生,五藏陽以竭也,津液充郭,其魄獨居,孤精於內,氣耗於外,形不可與衣相保,此四極急而動中,是氣拒於內,而形施於外,治之柰何。  岐伯曰:平治於權衡,去宛陳莝,微動四極,溫衣,繆刺其處,以復其形。開鬼門,潔淨府,精以時服,五陽已布,踈滌五藏,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氣乃平。  帝曰:善。


本篇之名句選:
★ 當今之世,必齊毒藥攻其中,鑱石鍼艾治其外也。
★ 帝曰:形弊血盡而功不立者何。  岐伯曰:神不使也
★ 鍼石道也。精神不進,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今精壞神去,榮衛不可復收。何者,嗜欲無窮,而憂患不止,精氣弛壞,榮泣衛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
★ 病為本,工為標,標本不得,邪氣不服,此之謂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万

主题

80

回帖

7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78277
 楼主| 发表于 2024-6-9 13:07:21 | 显示全部楼层
【素問】病能論篇第四十六[原文]

☀ 【本篇題解】本篇是說明幾種病症的症狀、診斷方式和病因並說明治療的方法。篇名的"病能",其實就是指"病態"。而本篇之中更說明五種古代醫書的內容方向。
胃脘癰的診斷方式。

黃帝問曰:人病胃脘癰者,診當何如。  岐伯對曰:診此者,當候胃脈,其脈當沈細,沈細者氣逆,逆者,人迎甚盛,甚盛則熱,人迎者胃脈也,逆而盛,則熱聚於胃口而不行,故胃脘為癰也。

失眠的原因。

帝曰:善。人有臥而有所不安者何也。
岐伯曰:藏有所傷,及精有所之寄則安,故人不能懸其病也。

無法仰臥的原因。

帝曰:人之不得偃臥者,何也。  岐伯曰:肺者,藏之蓋也,肺氣盛則脈大,脈大則不得偃臥,論在奇恒陰陽中。

厥證,而且右脈沈緊,左脈浮遲,主病在腎,與肺有關。

帝曰:有病厥者,診右脈沈而緊,左脈浮而遲,不然病主安在。  岐伯曰:冬診之,右脈固當沈緊,此應四時,左脈浮而遲,此逆四時。在左當主病在腎,頗關在肺,當腰痛也。  帝曰:何以言之。  岐伯曰:少陰脈貫腎絡肺,今得肺脈,腎為之病,故腎為腰痛之病也。

治療頸癰時,砭石和針灸治療都有效的原因。

帝曰:善。有病頸癰者,或石治之,或鍼灸治之,而皆已,其真安在。  岐伯曰:此同名異等者也。夫癰氣之息者,宜以鍼開除去之;夫氣盛血聚者,宜石而寫之。此所謂同病異治也。

陽厥的症狀、病因、診斷、治療方法。

帝曰:有病怒狂者此病安生。  岐伯曰:生於陽也,  帝曰:陽何以使人狂。  岐伯曰:陽氣者因暴折而難決,故善怒也,病名曰陽厥。  帝曰:何以知之。  岐伯曰:陽明者常動,巨陽少陽不動,不動而動大疾,此其候也。  帝曰:治之柰何。  岐伯曰:奪其食即已。夫食入於陰,長氣於陽,故奪其食即已。使之服以生鐵洛為飲,夫生鐵洛者,下氣疾也。

酒風的症狀與治療方法。

帝曰:善。有病身熱解墯,汗出如浴,惡風少氣,此為何病。  岐伯曰:病名曰酒風。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以澤瀉、朮各十分,麋銜五分,合以三指撮為後飯。

《上經》、《下經》、《金匱》、《揆度》、《奇恒》的介紹。

所謂深之細者,其中手如鍼也,摩之切之,聚者堅也;博者大也。  上經者,言氣之通天也,  下經者,言病之變化也,  金匱者,決死生也,  揆度者,切度之也,  奇恒者,言奇病也。  所謂奇者,使奇病不得以四時死也,恒者得以四時死也。  所謂揆者,方切求之也,言切求其脈理也,  度者得其病處,以四時度之也。


本篇之名句選:
★ 人有臥而有所不安者何也。岐伯曰:藏有所傷,及精有所之寄則安,故人不能懸其病也。
★ 陽明者常動,巨陽少陽不動,不動而動大疾,此其候也
★ 上經者,言氣之通天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万

主题

80

回帖

7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78277
 楼主| 发表于 2024-6-9 13: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素問】繆刺論篇第六十三[原文]

☀ 【本篇題解】謬刺法的介紹,包含了其原理與應用,並且說明了繆刺法與巨刺法的區別。
繆刺法的介紹。

黃帝問曰:余聞繆刺,未得其意,何謂繆刺。  岐伯對曰:夫邪之客於形也,必先舍於皮毛,留而不去,入舍於孫脈,留而不去,入舍於絡脈,留而不去,入舍於經脈,內連五藏,散於腸胃,陰陽俱感,五藏乃傷,此邪之從皮毛而入,極於五藏之次也,如此則治其經焉。今邪客於皮毛,入舍於孫絡,留而不去,閉塞不通,不得入於經,流溢於大絡,而生奇病也。夫邪客大絡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與經相干,而布於四末,其氣無常處,不入於經俞,命曰繆刺。

繆刺法與巨刺法的區別。

帝曰:願聞繆刺,以左取右,以右取左,柰何。其與巨刺何以別之。  岐伯曰:邪客於經,左盛則右病,右盛則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已而右脈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必中其經,非絡脈也。故絡病者,其痛與經脈繆處,故命曰繆刺。

繆刺法的應用。

帝曰:願聞繆刺柰何,取之何如。  岐伯曰:邪客於足少陰之絡,令人卒心痛暴脹,胸脇支滿,無積者,刺然骨之前出血,如食頃而已。不已,左取右,右取左,病新發者取五日已。  邪客於手少陽之絡,令人喉痺舌卷,口乾心煩,臂外廉痛,手不及頭,刺手中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葉各一痏,壯者立已,老者有頃已,左取右,右取左,此新病數日已。  邪客於足厥陰之絡,令人卒疝暴痛,刺足大指爪甲上與肉交者各一痏,男子立已,女子有頃已,左取右,右取左。  邪客於足太陽之絡,令人頭項肩痛,刺足小指爪甲上,與肉交者各一痏,立已,不已,刺外踝下三痏,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頃已。  邪客於手陽明之絡,令人氣滿,胸中喘息,而支胠胸中熱,刺手大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葉各一痏,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頃已。  邪客於臂掌之閒,不可得屈,刺其踝後,先以指按之痛,乃刺之,以月死生為數,月生一日一痏,二日二痏,十五日十五痏,十六日十四痏。  邪客於足陽蹻之脈,令人目痛從內眥始,刺外踝之下半寸所各二痏,左刺右,右刺左,如行十里頃而已。  人有所墮墜,惡血留內,腹中滿脹,不得前後,先飲利藥,此上傷厥陰之脈,下傷少陰之絡,刺足內踝之下,然骨之前血脈出血,刺足跗上動脈,不已,刺三毛上各一痏,見血立已,左刺右,右刺左。善悲驚不樂,刺如右方。  邪客於手陽明之絡,令人耳聾時不聞音,刺手大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葉各一痏,立聞,不已,刺中指爪甲上與肉交者,立聞,其不時聞者,不可刺也。耳中生風者,亦刺之如此數,左刺右,右刺左。  凡痺往來行無常處者,在分肉閒痛而刺之,以月死生為數用針者,隨氣盛衰以為痏數,針過其日數則脫氣,不及日數則氣不寫,左刺右,右刺左,病已,止,不已,復刺之如法,月生一日一痏,二日二痏,漸多之,十五日十五痏,十六日十四痏,漸少之。  邪客於足陽明之經,令人鼽衂上齒寒,刺足中指次指爪甲上,與肉交者各一痏,左刺右,右刺左。  邪客於足少陽之絡,令人脇痛不得息,欬而汗出,刺足小指次指爪甲上,與肉交者各一痏,不得息立已,汗出立止,欬者溫衣飲食一日已,左刺右,右刺左,病立已,不已,復刺如法。  邪客於足少陰之絡,令人嗌痛不可內食,無故善怒氣上走賁上,刺足下中央之脈各三痏,凡六刺,立已,左刺右,右刺左。嗌中腫不能內,唾時不能出唾者,刺然骨之前,出血立已,左刺右,右刺左。  邪客於足太陰之絡,令人腰痛,引少腹控䏚,不可以仰息,刺腰尻之解兩胂之上是腰俞,以月死生為痏數,發鍼立已,左刺右,右刺左。  邪客於足太陽之絡,令人拘攣背急,引脇而痛,刺之從項始數脊椎俠脊,疾按之應手如痛,刺之傍三痏,立已。  邪客於足少陽之絡,令人留於樞中痛髀不可舉,刺樞中以毫鍼,寒則久留鍼,以月死生為數,立已。  治諸經刺之所過者,不病,則繆刺之。  耳聾,刺手陽明,不已,刺其通脈出耳前者。  齒齲,刺手陽明,不已,刺其脈入齒中,立已。  邪客於五藏之閒,其病也,脈引而痛,時來時止,視其病,繆刺之於手足爪甲上,視其脈,出其血,閒日一刺,一刺不已,五刺已。  繆傳引上齒,齒脣寒痛,視其手背脈血者去之,足陽明中指爪甲上大痏,手大指次指爪甲上各一痏,立已,左取右,右取左。  邪客於手足少陰太陰足陽明之絡,此五絡,皆會於耳中,上絡左角,五絡俱竭,令人身脈皆動,而形無知也,其狀若尸,或曰尸厥。刺其足大指內側爪甲上,去端如韭葉,後刺足心,復刺足中指爪上各一痏,後刺手大指內側,去端如韭葉,後刺手心主,少陰銳骨之端各一痏,立已,不已,以竹管吹其兩其,鬄其左角之髮方一寸,燔治飲以美酒一杯,不能飲者灌之,立已。  凡刺之數,先視其經脈,切而從之,審其虛實而調之,不調者經刺之,有痛而經不病者繆刺之,因視其皮部有血絡者盡取之,此繆刺之數也。


本篇之名句選:
★ 夫邪客大絡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與經相干,而布於四末,其氣無常處,不入於經俞,命曰繆刺
★ 邪客於經,左盛則右病,右盛則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已而右脈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必中其經,非絡脈也。故絡病者,其痛與經脈繆處,故命曰繆刺
★ 凡刺之數,先視其經脈,切而從之,審其虛實而調之,不調者經刺之,有痛而經不病者繆刺之,因視其皮部有血絡者盡取之,此繆刺之數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万

主题

80

回帖

7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78277
 楼主| 发表于 2024-6-9 13: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素問】病能論篇第四十六[原文]

☀ 【本篇題解】本篇是說明幾種病症的症狀、診斷方式和病因並說明治療的方法。篇名的"病能",其實就是指"病態"。而本篇之中更說明五種古代醫書的內容方向。
胃脘癰的診斷方式。

黃帝問曰:人病胃脘癰者,診當何如。  岐伯對曰:診此者,當候胃脈,其脈當沈細,沈細者氣逆,逆者,人迎甚盛,甚盛則熱,人迎者胃脈也,逆而盛,則熱聚於胃口而不行,故胃脘為癰也。

失眠的原因。

帝曰:善。人有臥而有所不安者何也。
岐伯曰:藏有所傷,及精有所之寄則安,故人不能懸其病也。

無法仰臥的原因。

帝曰:人之不得偃臥者,何也。  岐伯曰:肺者,藏之蓋也,肺氣盛則脈大,脈大則不得偃臥,論在奇恒陰陽中。

厥證,而且右脈沈緊,左脈浮遲,主病在腎,與肺有關。

帝曰:有病厥者,診右脈沈而緊,左脈浮而遲,不然病主安在。  岐伯曰:冬診之,右脈固當沈緊,此應四時,左脈浮而遲,此逆四時。在左當主病在腎,頗關在肺,當腰痛也。  帝曰:何以言之。  岐伯曰:少陰脈貫腎絡肺,今得肺脈,腎為之病,故腎為腰痛之病也。

治療頸癰時,砭石和針灸治療都有效的原因。

帝曰:善。有病頸癰者,或石治之,或鍼灸治之,而皆已,其真安在。  岐伯曰:此同名異等者也。夫癰氣之息者,宜以鍼開除去之;夫氣盛血聚者,宜石而寫之。此所謂同病異治也。

陽厥的症狀、病因、診斷、治療方法。

帝曰:有病怒狂者此病安生。  岐伯曰:生於陽也,  帝曰:陽何以使人狂。  岐伯曰:陽氣者因暴折而難決,故善怒也,病名曰陽厥。  帝曰:何以知之。  岐伯曰:陽明者常動,巨陽少陽不動,不動而動大疾,此其候也。  帝曰:治之柰何。  岐伯曰:奪其食即已。夫食入於陰,長氣於陽,故奪其食即已。使之服以生鐵洛為飲,夫生鐵洛者,下氣疾也。

酒風的症狀與治療方法。

帝曰:善。有病身熱解墯,汗出如浴,惡風少氣,此為何病。  岐伯曰:病名曰酒風。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以澤瀉、朮各十分,麋銜五分,合以三指撮為後飯。

《上經》、《下經》、《金匱》、《揆度》、《奇恒》的介紹。

所謂深之細者,其中手如鍼也,摩之切之,聚者堅也;博者大也。  上經者,言氣之通天也,  下經者,言病之變化也,  金匱者,決死生也,  揆度者,切度之也,  奇恒者,言奇病也。  所謂奇者,使奇病不得以四時死也,恒者得以四時死也。  所謂揆者,方切求之也,言切求其脈理也,  度者得其病處,以四時度之也。


本篇之名句選:
★ 人有臥而有所不安者何也。岐伯曰:藏有所傷,及精有所之寄則安,故人不能懸其病也。
★ 陽明者常動,巨陽少陽不動,不動而動大疾,此其候也
★ 上經者,言氣之通天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万

主题

80

回帖

7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78277
 楼主| 发表于 2024-6-9 13: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素問】腹中論篇第四十[原文]

☀ 【本篇題解】本篇說明各種腹中疾病,詳列其症狀與治療方法
鼓脹的症狀與治療方法。

黃帝問曰:有病心腹滿,旦食則不能暮食,此為何病。  岐伯對曰:名為鼓脹。  帝曰:治之柰何。  
岐伯曰:治之以雞矢醴,一劑知二劑已。  帝曰:其時有復發者何也。  岐伯曰:此飲食不節,故時有病也。雖然其病且已,時故當病,氣聚於腹也。

血枯的症狀與治療方法。

帝曰:有病胸脇支滿者,妨於食,病至則先聞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支清,目眩,時時前後血,病名為何。何以得之。  岐伯曰: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時,有所大脫血,若醉入房中,氣竭肝傷,故月事衰少不來也。  帝曰:治之柰何,復以何術。  岐伯曰:以四烏鰂骨一藘茹二物并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為後飯,飲以鮑魚汁,利腸中及傷肝也。

伏梁的症狀與治療方法。

帝曰:病有少腹盛,上下左右皆有根,此為何病,可治不  岐伯曰:病名曰伏梁。  帝曰:伏梁何因而得之。  岐伯曰:裹大膿血,居腸胃之外,不可治,治之,每切按之致死。  帝曰:何以然。  岐伯曰:此下則因陰必下膿血,上則迫胃脘生鬲,俠胃脘內癰。此久病也難治。居齊上為逆,居齊下為從,勿動亟奪,論在刺法中。  帝曰:人有身體髀股䯒皆腫,環齊而痛,是為何病。  岐伯曰:病名伏梁,此風根也。其氣溢於大腸而著於肓,肓之原在齊下,故環齊而痛也。不可動之,動之為水溺濇之病。

熱中和消中不能服用芳草石藥的原因。

帝曰:夫子數言熱中消中,不可服高梁芳草石藥,石藥發瘨,芳草發狂。夫熱中消中者皆富貴人也,今禁高梁,是不合其心,禁芳草石藥,是病不愈,願聞其說。  岐伯曰:夫芳草之氣美,石藥之氣悍,二者其氣急疾堅勁,故非緩心和人,不可以服此二者。  帝曰:不可以服此二者,何以然。  岐伯曰:夫熱氣慓悍,藥氣亦然,二者相遇恐內傷脾。脾者土也而惡木,服此藥者,至甲乙日更論。

厥逆的症狀與治療方法。

帝曰:善。有病膺腫頸痛胸滿腹脹此為何病,何以得之。  岐伯曰:名厥逆。  帝曰:治之柰何。  岐伯曰:灸之則瘖,石之則狂,須其氣并,乃可治也。  帝曰:何以然。  岐伯曰:陽氣重上,有餘於上,灸之則陽氣入陰,入則瘖,石之則陽氣虛,虛則狂,須其氣并而治之,可使全也。

婦女懷孕且要生產的判別。

帝曰:善。何以知懷子之且生也。  岐伯曰:身有病而無邪脈也。

當病會發熱且伴有疼痛的原因。

帝曰:病熱而有所痛者,何也。  岐伯曰:病熱者,陽脈也,以三陽之動也,人迎一盛少陽,二盛太陽,三盛陽明,入陰也,夫陽入於陰,故病在頭與腹,乃䐜脹而頭痛也。  帝曰:善。


本篇之名句選:
★ 鼓脹...治之以雞矢醴,一劑知二劑已
★ 何以知懷子之且生也。  岐伯曰:身有病而無邪脈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万

主题

80

回帖

7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78277
 楼主| 发表于 2024-6-9 13: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素問】腹中論篇第四十[原文]

☀ 【本篇題解】本篇說明各種腹中疾病,詳列其症狀與治療方法
鼓脹的症狀與治療方法。

黃帝問曰:有病心腹滿,旦食則不能暮食,此為何病。  岐伯對曰:名為鼓脹。  帝曰:治之柰何。  
岐伯曰:治之以雞矢醴,一劑知二劑已。  帝曰:其時有復發者何也。  岐伯曰:此飲食不節,故時有病也。雖然其病且已,時故當病,氣聚於腹也。

血枯的症狀與治療方法。

帝曰:有病胸脇支滿者,妨於食,病至則先聞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支清,目眩,時時前後血,病名為何。何以得之。  岐伯曰: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時,有所大脫血,若醉入房中,氣竭肝傷,故月事衰少不來也。  帝曰:治之柰何,復以何術。  岐伯曰:以四烏鰂骨一藘茹二物并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為後飯,飲以鮑魚汁,利腸中及傷肝也。

伏梁的症狀與治療方法。

帝曰:病有少腹盛,上下左右皆有根,此為何病,可治不  岐伯曰:病名曰伏梁。  帝曰:伏梁何因而得之。  岐伯曰:裹大膿血,居腸胃之外,不可治,治之,每切按之致死。  帝曰:何以然。  岐伯曰:此下則因陰必下膿血,上則迫胃脘生鬲,俠胃脘內癰。此久病也難治。居齊上為逆,居齊下為從,勿動亟奪,論在刺法中。  帝曰:人有身體髀股䯒皆腫,環齊而痛,是為何病。  岐伯曰:病名伏梁,此風根也。其氣溢於大腸而著於肓,肓之原在齊下,故環齊而痛也。不可動之,動之為水溺濇之病。

熱中和消中不能服用芳草石藥的原因。

帝曰:夫子數言熱中消中,不可服高梁芳草石藥,石藥發瘨,芳草發狂。夫熱中消中者皆富貴人也,今禁高梁,是不合其心,禁芳草石藥,是病不愈,願聞其說。  岐伯曰:夫芳草之氣美,石藥之氣悍,二者其氣急疾堅勁,故非緩心和人,不可以服此二者。  帝曰:不可以服此二者,何以然。  岐伯曰:夫熱氣慓悍,藥氣亦然,二者相遇恐內傷脾。脾者土也而惡木,服此藥者,至甲乙日更論。

厥逆的症狀與治療方法。

帝曰:善。有病膺腫頸痛胸滿腹脹此為何病,何以得之。  岐伯曰:名厥逆。  帝曰:治之柰何。  岐伯曰:灸之則瘖,石之則狂,須其氣并,乃可治也。  帝曰:何以然。  岐伯曰:陽氣重上,有餘於上,灸之則陽氣入陰,入則瘖,石之則陽氣虛,虛則狂,須其氣并而治之,可使全也。

婦女懷孕且要生產的判別。

帝曰:善。何以知懷子之且生也。  岐伯曰:身有病而無邪脈也。

當病會發熱且伴有疼痛的原因。

帝曰:病熱而有所痛者,何也。  岐伯曰:病熱者,陽脈也,以三陽之動也,人迎一盛少陽,二盛太陽,三盛陽明,入陰也,夫陽入於陰,故病在頭與腹,乃䐜脹而頭痛也。  帝曰:善。


本篇之名句選:
★ 鼓脹...治之以雞矢醴,一劑知二劑已
★ 何以知懷子之且生也。  岐伯曰:身有病而無邪脈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万

主题

80

回帖

7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78277
 楼主| 发表于 2024-6-9 13: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素問】奇病論篇第四十七[原文]

☀ 【本篇題解】奇病,是指奇怪的病症。本篇介紹了幾種罕見、奇怪的病症,包括了懷孕九月而瘖、息積、伏梁、疹筋、厥逆、頭痛、脾癉、膽癉、厥、胎病、腎風。
懷孕九月而瘖的症狀、病因、治療方法。

黃帝問曰:人有重身,九月而瘖,此為何也。  岐伯對曰:胞之絡脈絕也。  帝曰:何以言之。  岐伯曰:胞絡者繫於腎,少陰之脈,貫腎繫舌本,故不能言。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無治也,當十月復。刺法曰:無損不足,益有餘,以成其疹,然後調之。所謂無損不足者,身羸瘦,無用鑱石也;無益其有餘者,腹中有形而泄之,泄之則精出而病獨擅中,故曰疹成也。

息積的症狀、病因、治療方法。

帝曰:病脇下滿氣逆,二三歲不已,是為何病。  岐伯曰:病名曰息積,此不妨於食,不可灸刺,積為導引服藥,藥不能獨治也。

伏梁的症狀、病因、治療方法。

帝曰:人有身體髀股䯒皆腫,環齊而痛是為何病。  岐伯曰:病名曰伏梁,此風根也,其氣溢於大腸,而著於肓,肓之原在齊下,故環齊而痛也。不可動之,動之,為水溺濇之病也。

疹筋的症狀、病因、治療方法。

帝曰:人有尺脈數甚,筋急而見,此為何病。  岐伯曰:此所謂疹筋,是人腹必急,白色黑色見,則病甚。

厥逆的症狀、病因、治療方法。

帝曰:人有病頭痛以數歲不已,此安得之,名為何病。  岐伯曰:當有所犯大寒,內至骨髓,髓者以腦為主,腦逆故令頭痛,齒亦痛。病名曰厥逆。  帝曰:善。

脾癉的症狀、病因、治療方法。

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氣之溢也,名曰脾癉。夫五味入口,藏於胃,脾為之行其精氣,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發也,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治之以蘭,除陳氣也。

膽癉的症狀、病因、治療方法。

帝曰:有病口苦,取陽陵泉,口苦者病名為何,何以得之。  岐伯曰:病名曰膽癉。夫肝者中之將也,取決於膽,咽為之使。此人者,數謀慮不決,故膽虛氣上溢,而口為之苦。治之以膽募俞,治在陰陽十二官相使中。

厥的症狀、病因、治療方法。

帝曰:有癃者,一日數十溲,此不足也;身熱如炭,頸膺如格,人迎躁盛,喘息氣逆,此有餘也,太陰脈微細如髮者,此不足也。其病安在,名為何病。  岐伯曰:病在太陰,其盛在胃頗在肺,病名曰厥,死不治。此所謂得五有餘二不足也。  帝曰:何謂五有餘,二不足。  岐伯曰:所謂五有餘者五病之氣有餘也;二不足者,亦病氣之不足也。今外得五有餘內得二不足,此其身不表不裏,亦正死明矣。

胎病的症狀、病因、治療方法。

帝曰:人生而有病巔疾者,病名曰何,安所得之。  岐伯曰:病名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時,其母有所大驚,氣上而不下,精氣并居,故令子發為巔疾也。

腎風的症狀、病因、治療方法。

帝曰:有病痝然如有水狀,切其脈大緊,身無痛者,形不瘦不能食,食少,名為何病。  岐伯曰:病生在腎,名為腎風。腎風而不能食善驚,驚已,心氣痿者死。  帝曰:善。


本篇之名句選:
★ 胞絡者繫於腎,少陰之脈,貫腎繫舌本
★ 有病口苦,取陽陵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万

主题

80

回帖

7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78277
 楼主| 发表于 2024-6-9 13: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靈樞】癰疽第八十一[原文]

☀ 【本篇題解】介紹癰疽,包括其成因、病程、死期,並且列舉了十九種癰疽的名稱、症狀、部位、治療方法。
癰疽的成因、病程、死期。

黃帝曰:余聞腸胃受穀,上焦出氣,以溫分肉,而養骨節,通腠理。中焦出氣如露,上注谿谷,而滲孫脈,津液和調,變化而赤為血。血和則孫脈先滿溢,乃注于絡脈,皆盈,乃注于經脈,陰陽已張,因息乃行。行有經紀,周有道理,與天合同,不得休止。切而調之,從虛去實,寫則不足,疾則氣減,留則先後。從實去虛,補則有餘,血氣已調,形氣乃持。余已知血氣之平與不平,未知癰疽之所從生,成敗之時,死生之期,有遠近,何以度之,可得聞乎?  岐伯曰:經脈留行不止,與天同度,與地合紀。故天宿失度,日月薄蝕;地經失紀,水道流溢,草萓不成,五穀不殖;徑路不通,民不往來,巷聚邑居,則別離異處。血氣猶然,請言其故。夫血脈營衛,周流不休,上應星宿,下應經數。寒邪客於經絡之中,則血泣,血泣則不通,不通則衛氣歸之,不得復反,故癰腫。寒氣化為熱,熱勝則腐肉,肉腐則為膿。膿不寫則爛筋,筋爛則傷骨,骨傷則髓消,不當骨空,不得泄寫,血枯空虛,則筋骨肌肉不相榮,經脈敗漏,熏於五藏,藏傷故死矣。

十九種癰疽的名稱、症狀、部位、治療方法。

黃帝曰:願盡聞癰疽之形,與忌曰名。  岐伯曰:癰發於嗌中,名曰猛疽。猛疽不治,化為膿,膿不寫,塞咽,半日死。其化為膿者,寫則合豕膏,冷食,三日而已。  發於頸,名曰夭疽。其癰大以赤黑,不急治,則熱氣下入淵腋,前傷任脈,內熏肝肺。熏肝肺,十餘日而死矣。陽留大發,消腦留項,名曰腦爍。其色不樂,項痛而如刺以鍼。煩心者,死不可治。  發於肩及臑,名曰疵癰。其狀赤黑,急治之,此令人汗出至足,不害五藏。癰發四五日,逞焫之。  發於腋下赤堅者,名曰米疽。治之以砭石,欲細而長,疏砭之,塗以豕膏,六日已,勿裹之。其癰堅而不潰者,為馬刀挾癭,急治之。  發於胸,名曰井疽。其狀如大豆,三四日起,不早治,下入腹,不治,七日死矣。  發於膺,名曰甘疽。色青,其狀如穀實ðð,常苦寒熱,急治之,去其寒熱,十歲死,死後出膿。  發於脅,名曰敗疵。敗疵者,女子之病也,灸之,其病大癰膿,治之,其中乃有生肉,大如赤小豆,銼䔖翹草根各一升,以水一斗六升煮之,竭為取三升,則強飲厚衣,坐於釜上,令汗出至足已。  發於股脛,名曰股脛疽。其狀不甚變,而癰膿搏骨,不急治,三十日死矣。  發於尻,名曰銳疽。其狀赤堅大,急治之,不治,三十日死矣。  發於股陰,名曰赤施。不急治,六十日死。在兩股之內,不治,十日而當死。  發於膝,名曰疵癰。其狀大,癰色不變,寒熱,如堅石,勿石,石之者死,須其柔,乃石之者,生。  諸癰疽之發於節而相應者,不可治也。發於陽者,百日死;發於陰者,三十日死。  發於脛,名曰兔嚙,其狀赤至骨,急治之,不治害人也。  發於內踝,名曰走緩。其狀癰也,色不變,數石其輸,而止其寒熱,不死。  發於足上下,名曰四淫。其狀大癰,急治之,百日死。  發於足傍,名曰厲癰。其狀不大,初如小指,發,急治之,去其黑者;不消輒益,不治,百日死。  發於足趾,名脫癰。其狀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斬之,不則死矣。

癰和疽的辨別。

黃帝曰:夫子言癰疽,何以別之?  岐伯曰:營衛稽留於經脈之中,則血泣而不行,不行則衛氣從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故熱。大熱不止,熱勝,則肉腐,肉腐則為膿。然不能陷,骨髓不為燋枯,五藏不為傷,故命曰癰。  黃帝曰:何謂疽?  岐伯曰:熱氣淳盛,下陷肌膚,筋髓枯,內連五藏,血氣竭,當其癰下,筋骨良肉皆無餘,故命曰疽。疽者,上之皮夭以堅,上如牛領之皮。癰者,其皮上薄以澤。此其候也。


本篇之名句選:
★ 營衛稽留於經脈之中,則血泣而不行,不行則衛氣從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故熱。大熱不止,熱勝,則肉腐,肉腐則為膿。然不能陷,骨髓不為燋枯,五藏不為傷,故命曰癰
★ 熱氣淳盛,下陷肌膚,筋髓枯,內連五藏,血氣竭,當其癰下,筋骨良肉皆無餘,故命曰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万

主题

80

回帖

7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78277
 楼主| 发表于 2024-6-9 13: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靈樞】癰疽第八十一[原文]

☀ 【本篇題解】介紹癰疽,包括其成因、病程、死期,並且列舉了十九種癰疽的名稱、症狀、部位、治療方法。
癰疽的成因、病程、死期。

黃帝曰:余聞腸胃受穀,上焦出氣,以溫分肉,而養骨節,通腠理。中焦出氣如露,上注谿谷,而滲孫脈,津液和調,變化而赤為血。血和則孫脈先滿溢,乃注于絡脈,皆盈,乃注于經脈,陰陽已張,因息乃行。行有經紀,周有道理,與天合同,不得休止。切而調之,從虛去實,寫則不足,疾則氣減,留則先後。從實去虛,補則有餘,血氣已調,形氣乃持。余已知血氣之平與不平,未知癰疽之所從生,成敗之時,死生之期,有遠近,何以度之,可得聞乎?  岐伯曰:經脈留行不止,與天同度,與地合紀。故天宿失度,日月薄蝕;地經失紀,水道流溢,草萓不成,五穀不殖;徑路不通,民不往來,巷聚邑居,則別離異處。血氣猶然,請言其故。夫血脈營衛,周流不休,上應星宿,下應經數。寒邪客於經絡之中,則血泣,血泣則不通,不通則衛氣歸之,不得復反,故癰腫。寒氣化為熱,熱勝則腐肉,肉腐則為膿。膿不寫則爛筋,筋爛則傷骨,骨傷則髓消,不當骨空,不得泄寫,血枯空虛,則筋骨肌肉不相榮,經脈敗漏,熏於五藏,藏傷故死矣。

十九種癰疽的名稱、症狀、部位、治療方法。

黃帝曰:願盡聞癰疽之形,與忌曰名。  岐伯曰:癰發於嗌中,名曰猛疽。猛疽不治,化為膿,膿不寫,塞咽,半日死。其化為膿者,寫則合豕膏,冷食,三日而已。  發於頸,名曰夭疽。其癰大以赤黑,不急治,則熱氣下入淵腋,前傷任脈,內熏肝肺。熏肝肺,十餘日而死矣。陽留大發,消腦留項,名曰腦爍。其色不樂,項痛而如刺以鍼。煩心者,死不可治。  發於肩及臑,名曰疵癰。其狀赤黑,急治之,此令人汗出至足,不害五藏。癰發四五日,逞焫之。  發於腋下赤堅者,名曰米疽。治之以砭石,欲細而長,疏砭之,塗以豕膏,六日已,勿裹之。其癰堅而不潰者,為馬刀挾癭,急治之。  發於胸,名曰井疽。其狀如大豆,三四日起,不早治,下入腹,不治,七日死矣。  發於膺,名曰甘疽。色青,其狀如穀實ðð,常苦寒熱,急治之,去其寒熱,十歲死,死後出膿。  發於脅,名曰敗疵。敗疵者,女子之病也,灸之,其病大癰膿,治之,其中乃有生肉,大如赤小豆,銼䔖翹草根各一升,以水一斗六升煮之,竭為取三升,則強飲厚衣,坐於釜上,令汗出至足已。  發於股脛,名曰股脛疽。其狀不甚變,而癰膿搏骨,不急治,三十日死矣。  發於尻,名曰銳疽。其狀赤堅大,急治之,不治,三十日死矣。  發於股陰,名曰赤施。不急治,六十日死。在兩股之內,不治,十日而當死。  發於膝,名曰疵癰。其狀大,癰色不變,寒熱,如堅石,勿石,石之者死,須其柔,乃石之者,生。  諸癰疽之發於節而相應者,不可治也。發於陽者,百日死;發於陰者,三十日死。  發於脛,名曰兔嚙,其狀赤至骨,急治之,不治害人也。  發於內踝,名曰走緩。其狀癰也,色不變,數石其輸,而止其寒熱,不死。  發於足上下,名曰四淫。其狀大癰,急治之,百日死。  發於足傍,名曰厲癰。其狀不大,初如小指,發,急治之,去其黑者;不消輒益,不治,百日死。  發於足趾,名脫癰。其狀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斬之,不則死矣。

癰和疽的辨別。

黃帝曰:夫子言癰疽,何以別之?  岐伯曰:營衛稽留於經脈之中,則血泣而不行,不行則衛氣從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故熱。大熱不止,熱勝,則肉腐,肉腐則為膿。然不能陷,骨髓不為燋枯,五藏不為傷,故命曰癰。  黃帝曰:何謂疽?  岐伯曰:熱氣淳盛,下陷肌膚,筋髓枯,內連五藏,血氣竭,當其癰下,筋骨良肉皆無餘,故命曰疽。疽者,上之皮夭以堅,上如牛領之皮。癰者,其皮上薄以澤。此其候也。


本篇之名句選:
★ 營衛稽留於經脈之中,則血泣而不行,不行則衛氣從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故熱。大熱不止,熱勝,則肉腐,肉腐則為膿。然不能陷,骨髓不為燋枯,五藏不為傷,故命曰癰
★ 熱氣淳盛,下陷肌膚,筋髓枯,內連五藏,血氣竭,當其癰下,筋骨良肉皆無餘,故命曰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医入门秘籍数据库中心 ( 桂ICP备2023004048号 )

GMT+8, 2024-11-24 06:41 , Processed in 0.17729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