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admin

[內經十三方] 內經十三方

[复制链接]

7万

主题

80

回帖

7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78277
 楼主| 发表于 2024-6-9 13: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靈樞】邪客第七十一[原文]

☀ 【本篇題解】邪客,指的是邪氣入侵人體。本篇講述邪氣入侵人體導致人失眠的原因,以及其治療方法。
  • 失眠的成因與治療方法。

    黃帝問于伯高曰:夫邪氣之客人也,或令人目不瞑不臥出者,何氣使然?  伯高曰:五穀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氣,分為三隧。故宗氣積於胸中,出於喉嚨,以貫心脈,而行呼吸焉。  營氣者,泌其津液,注之於脈,化以為血,以榮四末,內注五藏六府,以應刻數焉。  節氣者,出其悍氣之慓疾,而先行於四末分肉皮膚之間,而不休者也。晝日行於陽,夜行於陰,常從足少陰之分間,行於五藏六府,  今厥氣客於五藏六府,則衛氣獨衛其外,行於陽,不得入于陰。行於陽則陽氣盛,陽氣盛則陽蹺陷,不得入于陰,陰虛,故目不瞑。黃帝曰:善。治之奈何?  伯高曰:補其不足,寫其有餘,調其虛實,以通其道,而去其邪。  飲以半夏湯一劑,陰陽已通,其臥立至。  黃帝曰:善。此所謂決瀆壅塞,經絡大通,陰陽和得者也。願聞其方。  伯高曰:其湯方以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揚之萬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以葦薪火,沸置秫米一升,治半夏五合,徐炊,令竭為一升半,去其滓,飲汁一小杯,日三稍益,以知為度,故其病新發者,復杯則臥,汗出則已矣。久者,三飲而已也。
  • 人體各個部位與天地之間的相應。

    黃帝問於伯高曰:願聞人之肢節以應天地奈何?  伯高答曰:天圓地方,人頭圓足方以應之。  天有日月,人有兩目;  地有九州,人有九竅;  天有風雨,人有喜怒;  天有雷電,人有聲音;  天有四時,人有四肢;  天有五音,人有五藏;  天有六律,人有六府;  天有冬夏,人有寒熱;  天有十日,人有手十指;  辰有十二,人有足十指,莖垂以應之,女子不足二節,以抱人形;  天有陰陽,人有夫妻;  歲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節;  地有高山,人有肩膝;  地有深谷,人有腋膕;  地有十二經水,人有十二經脈;  地有泉脈,人有衛氣;  地有草蓂,人有毫毛;  天有晝夜,人有臥起;  天有列星,人有牙齒;  地有小山,人有小節;  地有山石,人有高骨;  地有林木,人有募筋;  地有聚邑,人有膕肉;  歲有十二月,人有十二節;  地有四時不生草,人有無子。此人與天地相應者也。
  • 用針之道。

    黃帝問於岐伯曰:余願聞持鍼之數,內鍼之理,縱舍之意,扞皮開腠理,奈何?脈之屈折,出入之處,焉至而出,焉至而止,焉至而徐,焉至而疾,焉至而入,六府之輸於身者,余願盡聞,少序別離之處,離而入陰,別而入陽,此何道而從行,願盡聞其方。  岐伯曰:帝之所問,鍼道畢矣。  黃帝曰:願卒聞之。  岐伯曰:手太陰之脈,出於大指之端,內屈,循白肉際,至本節之後太淵,留以澹,外屈,上於本節下,內屈,與陰諸絡會於魚際,數脈並注,其氣滑利,伏行壅骨之下,外屈,出於寸口而行,上至於肘內廉,入于大筋之下,內屈,上行臑陰,入腋下,內屈,走肺。此順行逆數之屈折也。  心主之脈,出於中指之端,內屈,循中指內廉以上,留於掌中,伏行兩骨之間,外屈,出兩筋之間,骨肉之際,其氣滑利,上二寸,外屈,出行兩筋之間,上至肘內廉,入于小筋之下,留兩骨之會,上入于胸中,內絡於心脈。
  • 只有心經沒有腧穴的原因。

    黃帝曰:手少陰之脈,獨無俞,何也?  岐伯曰:少陰,心脈也。心者,五藏六府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藏堅固,邪弗能容也。容之則心傷,心傷則神去,神去則死矣。故諸邪之在於心者,皆在於心之包絡。黃帝曰:少陰獨無俞者,不病乎?  岐伯曰:其外經病而藏不病,故獨取其經於掌後銳骨之端。
  • 用針的縱舍之法,以及進針時,扞皮開腠理。

    黃帝曰:持鍼縱舍奈何?岐伯曰:必先明知十二經脈之本末,皮膚之寒熱,脈之盛衰滑澀。  其脈滑而盛者,病日進;虛而細者,久以持;大以澀者,為痛痺。陰陽如一者,病難治。  其本末尚熱者,病尚在;其熱以衰者,其病亦去矣。  持其尺,察其肉之堅脆,大小滑澀,寒溫燥濕。  因視目之五色,以知五藏,而決死生。  視其血脈,察其色,以知其寒熱痛痺。黃帝曰:持鍼縱舍,餘未得其意也。  岐伯曰:持鍼之道,欲端以正,安以靜。先知虛實而行疾徐。左手執骨,右手循之。  無與肉果。寫欲端以正,補必閉膚。  輔鍼導氣,邪得淫泆,真氣得居。黃帝曰:扞皮開腠理奈何?  岐伯曰:因其分肉,左別其膚,微內而徐端之,適神不散,邪氣得去。
  • 八虛:肺心有邪,其氣留於兩肘;肝有邪,其氣流於兩腋;脾有邪,其氣留於兩髀;腎有邪,其氣留於兩膕。

    黃帝問於岐伯曰:人有八虛,各何以候?  岐伯答曰:以候五藏。  黃帝曰:候之奈何?  岐伯曰:肺心有邪,其氣留於兩肘;  肝有邪,其氣流於兩腋;  脾有邪,其氣留於兩髀;  腎有邪,其氣留於兩膕。  凡此八虛者,皆機關之室,真氣之所過,血絡之所遊。邪氣惡血,固不得住留。住留則傷筋絡骨節;機關不得屈伸,故痀攣也。



    ★ 八虛五奪

    八虛
    定義
    即八谿,為筋骨之隙,氣血所流注者,以候五臟。
    皆機關之室,真氣之所過,血絡之所遊,邪氣惡血,固不得住留。
    病理
    留住者,則傷筋絡骨節,機關不得屈伸,故痀攣。
    所候
    氣留於兩肘─→肺、心
    肺→尺澤;心→少海
    氣留於兩腋─→肝
    期門、淵液
    氣留於兩髀─→脾
    衝門、氣衝
    氣留於兩膕─→腎
    陰谷、委中
    五奪
    形肉已奪、大奪血、大汗出、大泄、新產大血─→均不可瀉。



本篇之名句選:
★ 今厥氣客於五藏六府,則衛氣獨衛其外,行於陽,不得入于陰。行於陽則陽氣盛,陽氣盛則陽蹺陷,不得入于陰,陰虛,故目不瞑。
★ 補其不足,寫其有餘,調其虛實,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飲以半夏湯一劑,陰陽已通,其臥立至。
★ 少陰,心脈也。心者,五藏六府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藏堅固,邪弗能容也。容之則心傷,心傷則神去,神去則死矣。故諸邪之在於心者,皆在於心之包絡。
★ 黃帝曰:持鍼縱舍奈何?岐伯曰:必先明知十二經脈之本末,皮膚之寒熱,脈之盛衰滑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万

主题

80

回帖

7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78277
 楼主| 发表于 2024-6-9 13: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靈樞】經筋第十三[原文]

☀ 【本篇題解】介紹十二經筋,包括循行路徑、所主疾病,以及其治療方法。
  • 足太陽膀胱經經筋的循行、所主疾病和治療方法

    足太陽之筋,起於足小趾,上結于踝,邪上結于膝,其下循足外側,結于踵,上循跟,結於膕;其別者,結于腨外,上膕中內廉,與膕中并上結于臀,上挾脊上項;其支者,別入結于舌本;其直者,結于枕骨,上頭,下顏,結于鼻;其支者,為目上網,下結于頄;其支者,從腋后外廉結于肩髃;其支者,入腋下,上出缺盆,上結於完骨;其支者,出缺盆,邪上出于頄。其病小趾支跟腫痛,膕攣,脊反折,項筋急,肩不舉,腋支缺盆中紐痛,不可左右搖。治在燔鍼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名曰仲春痺也。
  • 足少陽膽經經筋的循行、所主疾病和治療方法

    足少陽之筋,起於小指次指,上結外踝,上循脛外廉,結於膝外廉;其支者,別起外輔骨,上走髀,前者結於伏兔之上,後者,結於尻;其直者,上乘ä季脅,上走腋前廉,繫於膺乳,結於缺盆;直者,上出腋,貫缺盆,出太陽之前,循耳後,上額角,交巔上,下走頷,上結於頄;支者,結於目眥為外維。其病小指次指支轉筋,引膝外轉筋,膝不可屈伸,膕筋急,前引髀,後引尻,即上乘ä季脅痛,上引缺盆、膺乳、頸維筋急。從左之右,右目不開,上過右角,并蹻脈而行,左絡於右,故傷左角,右足不用,命曰維筋相交。治在燔鍼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名曰孟春痺也。
  • 足陽明胃經經筋的循行、所主疾病和治療方法

    足陽明之筋,起於中三指,結於跗上,邪外上加於輔骨,上結於膝外廉,直上結於髀樞,上循脅屬脊;其直者,上循骭,結於膝;其支者,結於外輔骨,合少陽;其直者,上循伏兔,上結於髀,聚於陰器,上腹而布,至缺盆而結,上頸,上挾口,合于頄,下結於鼻,上合於太陽。太陽為目上網,陽明為目下網;其支者,從頰結於耳前。其病足中指支脛轉筋,腳跳堅,伏兔轉筋,髀前踵,ã疝,腹筋急,引缺盆及頰,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熱則筋縱,目不開,頰筋有寒,則急,引頰移口,有熱則筋弛縱,緩不勝收,故僻。治之以馬膏,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以塗其緩者,以桑鉤鉤之,即以生桑炭置之坎中,高下以坐等。以膏熨急頰,且飲美酒,敢美炙肉,不飲酒者,自強也,為之三拊而已。治在燔鍼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名曰季春痺也。
  • 足太陰脾經經筋的循行、所主疾病和治療方法

    足太陰之筋,起於大指之端內側,上結於內踝;其直者,絡於膝內輔骨,上循陰股,結於髀,聚於陰器,上腹結於臍,循腹裏,結於肋,散於胸中;其內者,著於脊。其病足大指支內踝痛,轉筋痛,膝內輔骨痛,陰股引髀而痛,陰器紐痛,上引臍兩脅痛,引膺中脊內痛。治在燔鍼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命曰孟秋痺也。
  • 足少陰腎經經筋的循行、所主疾病和治療方法

    足少陰之筋,起於小指之下,并足太陰之筋,邪走內踝之下,結於踵,與太陽之筋合,而上結於內輔之下,并太陰之筋,而上循陰股,結於陰器,循脊內挾膂上至項,結於枕骨,與足太陽之筋合。其病足下轉筋,及所過而結者皆痛及轉筋。病在此者,主癎瘈及痙,在外者不能挽,在內者不能仰。故陽病者,腰反折不能俛,陰病者,不能仰。治在燔鍼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在內者熨引飲藥,此筋折紐,紐發數甚者死不治,名曰仲秋痺也。
  • 足厥陰肝經經筋的循行、所主疾病和治療方法

    足厥陰之筋,起於大指之上,上結於內踝之前,上循脛,上結內輔之下,上循陰股,結於陰器,絡諸筋。其病足大指支內踝之前痛,內輔痛,陰股痛轉筋,陰器不用,傷於內則不起,傷於寒則陰縮入,傷於熱則縱挺不收,治在行水清陰氣;其病轉筋者,治在燔鍼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命曰季秋痺也。
  • 手太陽小腸經經筋的循行、所主疾病和治療方法

    手太陽之筋,起於小指之上,結於腕,上循臂內廉,結於肘內銳骨之後,彈之應小指之上,入結於腋下;其支者,後走腋後廉,上繞肩胛,循頸出走太陽之前,結於耳後完骨;其支者,入耳中;直者,出耳上,下結於頷,上屬目外眥。其病小指支肘內銳骨後廉痛,循臂陰,入腋下,腋下痛,腋後廉痛,繞肩胛引頸而痛,應耳中鳴痛引頷,目瞑良久乃得視,頸筋急,則為筋瘻頸腫,寒熱在頸者。治在燔鍼劫刺之,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其為腫者,復而銳之。本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屬目外眥,上頷結於角,其痛當所過者支轉筋。治在燔鍼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名曰仲夏痺也。
  • 手少陽三焦經經筋的循行、所主疾病和治療方法

    手少陽之筋,起於小指次指之端,結於腕,中循臂,結於肘,上繞臑外廉、上肩、走頸,合手太陽;其支者,當曲頰入繫舌本;其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屬目外眥,上乘頷,結於角。其病當所過者,即支轉筋,舌卷。治在燔鍼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名曰季夏痺也。
  • 手陽明大腸經經筋的循行、所主疾病和治療方法

    手陽明之筋,起於大指次指之端,結於腕,上循臂,上結於肘外,上臑,結於髃;其支者,繞肩胛,挾脊;直者,從肩髃上頸;其支者,上頰,結於頄;直者,上出手太陽之前,上左角,絡頭,下右頷。其病當所過者,支痛及轉筋,肩不舉,頸不可左右視。治在燔鍼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名曰孟夏痺也。
  • 手太陰肺經經筋的循行、所主疾病和治療方法

    手太陰之筋,起於大指之上,循指上行,結於魚後,行寸口外側,上循臂,結肘中,上臑內廉,入腋下,出缺盆,結肩前髃,上結缺盆,下結胸裏,散貫賁,合賁下抵季脅。其病當所過者,支轉筋,痛甚成息賁,脅急吐血。治在燔鍼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名曰仲冬痺也。
  • 手厥陰心包經經筋的循行、所主疾病和治療方法

    手心主之筋,起於中指,與太陰之筋並行,結於肘內廉,上臂陰,結腋下,下散前後挾脅;其支者,入腋,散胸中,結於臂。其病當所過者,支轉筋前及胸痛息賁。治在燔鍼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名曰孟冬痺也。
  • 手少陰心經經筋的循行、所主疾病和治療方法

    手少陰之筋,起於小指之內側,結於銳骨,上結肘內廉,上入腋,交太陰,挾乳裏,結於胸中,循臂下繫於臍。其病內急心承伏梁,下為肘網。其病當所過者,支轉筋,筋痛。治在燔鍼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其成伏梁唾血膿者,死不治。經筋之病,寒則反折筋急,熱則筋弛縱不收,陰痿不用。陽急則反折,陰急則俛不伸。焠刺者,刺寒急也,熱則筋縱不收,無用燔鍼,名曰季冬痺也。  足之陽明,手之太陽,筋急則口目為僻,眥急不能卒視,治皆如右方也。


本篇之名句選:
★ 治在燔鍼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万

主题

80

回帖

7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78277
 楼主| 发表于 2024-6-9 13: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靈樞】壽夭剛柔第六[原文]

☀ 【本篇題解】說明人體體質的剛柔陰陽屬性,以及從其來辨別壽命長短的方法。
  • 說明人體的陰陽屬性、相應病候及治法。根據陰陽學說,分析人體內外、臟腑組織彼此之間的陰陽屬性關係。

    黃帝問於少師曰:余聞人之生也,有剛有柔,有弱有強,有短有長,有陰有陽,願聞其方。少師答曰:陰中有陰,陽中有陽,審知陰陽,刺之有方。得病所始,刺之有理。謹度病端,與時相應。內合於五髒六腑,外合於筋骨皮膚。是故內有陰陽,外亦有陰陽。在內者,五髒為陰,六腑為陽,在外者,筋骨為陰,皮膚為陽。故曰,病在陰之陰者,刺陰之滎俞,病在陽之陽者,刺陽之合,病在陽之陰者,刺陰之經,病在陰之陽者,刺絡脈。故曰,病在陽者名曰風,病在陰者名曰痺,陰陽俱病名曰風痺。病有形而不痛者,陽之類也;無形而痛者,陰之類也。無形而痛者,其陽完而陰傷之也。急治其陰,無攻其陽。有形而不痛者,其陰完而陽傷之也。急治其陽,無攻其陰。陰陽俱動,乍有形,乍無形,加以煩心,命曰陰勝其陽。此謂不表不裡,其形不久。
  • 氣機受內外邪而傷及形、氣、臟、筋脈的情形

    黃帝問於伯高曰:余聞形氣之病先後,外內之應奈何?伯高答曰:風寒傷形,憂恐忿怒傷氣;氣傷髒,乃病髒,寒傷形,乃應形;風傷筋脈,筋脈乃應。此形氣外內之相應也。
  • 針對不同性質的病邪,以及其所侵襲的人體部位,各種相對應的療程、作法。

    黃帝曰:刺之奈何?伯高答曰:病九日者,三刺而已;病一月者,十刺而已;多少遠近,以此衰之。久痺不去身者,視其血絡,盡出其血。
  • 內因、外因在治療時之難易

    黃帝曰:外內之病,難易之治奈何?伯高答曰:形先病而未入髒者,刺之半其日。髒先病而形乃應者,刺之倍其日。此月內難易之應也。
  • 說明形和氣的調和適宜決定壽夭

    黃帝問於伯高曰:余聞形有緩急,氣有盛衰,骨有大小,肉有堅脆,皮有厚薄,其以立壽夭奈何?伯高答曰:形與氣相任則壽,不相任則夭。皮與肉相果則壽,不相果則夭,血氣經絡勝形則壽,不勝形則夭。黃帝曰:何謂形之緩急?伯高答曰:形充而皮膚緩者則壽,形充而皮膚急者則夭,形充而脈堅大者順也,形充而脈小以弱者氣衰,衰則危矣。若形充而顴不起者骨小,骨小則夭矣。形充而大肉胭堅而有分者肉堅,肉堅則壽矣;形充而大肉無分理不堅者肉脆,肉脆則夭矣。此天之生命,所以立形定氣而視壽夭者,必明乎此立形定氣,而後以臨病人,決生死。
  • 壽夭之量度

    黃帝曰:余聞壽夭,無以度之。伯高答曰:牆基卑,高不及其地者,不滿三十而死。其有因加疾者,不及二十而死也。黃帝曰:形氣之相勝,以立壽夭奈何?伯高答曰:平人而氣勝形者壽;病而形肉脫,氣勝形者死,形勝氣者危矣。
  • 三種不同變化的刺法及所治

    黃帝曰:余聞刺有三變,何謂三變?伯高答曰:有刺營者,有刺衛者,有刺寒痺之留經者。黃帝曰:刺三變者奈何?伯高答曰:刺營者出血,刺衛者出氣,刺寒痺者內熱。
  • 寒痹熨法的介紹,包括方劑組成、制法、用法與功效的說明。

    黃帝曰:營衛寒痺之為病奈何?伯高答曰:營之生病也,寒熱少氣,血上下行。衛之生病也,氣痛時來時去,怫愾賁響,風寒客於腸胃之中。寒痺之為病也,留而不去,時痛而皮不仁。黃帝曰:刺寒痺內熱奈何?伯高答曰:刺布衣者,以火焠之;刺大人者,以藥熨之。黃帝曰:藥熨奈何?伯高答曰:用淳酒二十斤,蜀椒一斤,干姜一斤,桂心一斤,凡四種,皆嚼咀,漬酒中,用綿絮一斤,細白布四丈,並內酒中,置酒馬矢熅中,封涂封,勿使洩。五日五夜,出綿絮曝干之,干復潰,以盡其汁。每漬必晬其日,乃出干。干,並用滓與綿絮,復布為復巾,長六七尺,為六七巾,則用之生桑炭炙巾,以熨寒痺所刺之處,令熱入至於病所,寒復炙巾以熨之,三十遍而止。汗出以巾拭身,亦三十遍而止。起步內中,無見風。每刺必熨,如此病已矣。


    ★ 形氣

    形之緩急
    表現
    形充而皮膚緩者
    則壽
    形充而皮膚急者
    則夭
    形充而脈堅大者
    順也
    形充而脈小以弱者→氣衰
    氣衰,衰則危矣
    形充而顴不起者→骨小
    骨小則夭矣
    形充而大肉胭堅而有分者→肉堅
    肉堅則壽矣
    形充而大肉無分理不堅者→肉脆
    肉脆則夭矣
    氣勝形者 (平人)
    氣勝形者 (病而形氣脫者)
    形勝氣者 (病而形氣脫者)



本篇之名句選:
★ 久痺不去身者,視其血絡,盡出其血
★ 平人而氣勝形者壽;病而形肉脫,氣勝形者死,形勝氣者危矣
★ 刺營者出血,刺衛者出氣,刺寒痺者內熱
★ 營之生病也,寒熱少氣,血上下行。衛之生病也,氣痛時來時去,怫愾賁響,風寒客於腸胃之中。寒痺之為病也,留而不去,時痛而皮不仁。
★ 刺布衣者,以火焠之;刺大人者,以藥熨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万

主题

80

回帖

7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78277
 楼主| 发表于 2024-6-9 13: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素問】刺法論篇第七十二[原文]

☀ 【本篇題解】如同篇名,本篇在講刺法,其內容包括了六氣的升降異常、六氣的位置異常、剛柔失守、十二官失神等情況時的針刺治療方法。
  • 六氣的升降異常時的預防與解決方法。

    黃帝問曰:升降不前,氣交有變,即成暴鬱,余已知之。如何預救生靈,可得卻乎?  岐伯稽首再拜對曰:昭乎哉問!臣聞夫子言,既明天元,須窮法刺,可以折鬱扶運,補弱全真,盛蠲餘,令除斯苦。  帝曰:願卒聞之。  岐伯曰:升之不前,即有甚凶也。  木欲升而天柱窒抑之,木欲發鬱亦須待時,當刺足厥陰之井。  火欲升而天蓬窒抑之,火欲發鬱亦須待時,君火相火同刺包絡之滎。  土欲升而天衝窒抑之,土欲發鬱亦須待時,當刺足太陰之俞。  金欲升而天英窒抑之,金欲發鬱亦須時,當刺手太陰之經。  水欲升而天內窒抑之,水欲發鬱亦須待時,當刺足少陰之合。  帝曰:升之不前,可以預備,願聞其降,可以先防。  岐伯曰:既明其升,必達其降也。升降之道,皆可先治也。  木欲降而地皛窒抑之,降而不入,抑之鬱發,散而可得位,降而鬱發,暴如天閒之待時也,降而不下,鬱可速矣,降可折其所勝也,當刺手太陰之所出,刺手陽明之所入。  火欲降而地玄窒抑之,降而不入,抑之鬱發,散而可矣,當折其所勝,可散其鬱,當刺足少陰之所出,刺足太陽之所入。  土欲降而地蒼窒抑之,降而不下,抑之鬱發,散而可入,當折其勝,可散其鬱,當刺足厥陰之所出,刺足少陽之所入。  金欲降而地彤窒抑之,降而不下,散抑之鬱發,散而可入,當折其勝,可散其鬱,當刺心包胳所出,刺手少陽所入也。  水欲降而地阜窒抑之,降而不下,抑之鬱發,散而可入,當折其土,可散其鬱,當刺足太陰之所出,刺足陽明之所入。  帝曰:五運之至,有前後與升降往來,有所承抑之,可得聞乎?刺法  岐伯曰:當取其化源也。是故太過取之,不及資之。太過取之,次抑其鬱,取其運之化源,令折鬱氣。不及扶資,以扶運氣,以避虛邪也。
  • 六氣的位置異常時的預防與解決方法。

    黃帝問曰:升降之刺,以知要,願聞司天未得遷正,使司化之失其常政,即萬化之或其皆妄。然與民為病,可得先除,欲濟群生,願聞其說。  岐伯稽首再拜曰:悉乎哉問!言其至理,聖念慈憫,欲濟群生,臣乃盡陳斯道,可申洞微。  太陽復布,即厥陰不遷正,不遷正氣塞於上,當寫足厥陰之所流。  厥陰復布,少陰不遷正,不遷正即氣塞於上,當刺心包胳脈之所流。  少陰復布,太陰不遷正,不遷正即氣留於上,當刺足太陰之所流。  太陰復布,少陽不遷正,不遷正則氣塞未通,當刺手少陽之所流。  少陽復布,則陽明不遷正,不遷正則氣未通上,當刺手太陰之所流。  陽明復布,太陽不遷正,不遷正則復塞其氣,當刺足少陰之所流。  帝曰:遷正不前,以通其要,願聞不退,欲折其餘,無令過失,可得明乎?  岐伯曰:氣過有餘,復作布正,是名不過位也。使地氣不得後化,新司天未可遷正,故復布化令如故也。  巳亥之歲天數有餘,故厥陰不退位也,風行於上,木化布天,當刺足厥陰之所入。  子午之歲,天數有餘,故少陰不退位也,熱行於上,火餘化布天,當刺手厥陰之所入。  丑未之歲,天數有餘,故太陰不退位也,溼行於上,雨化布天,當刺足太陰之所入。  寅申之歲,天數有餘,故少陽不退位也,熱行於上,火化布天,當刺手少陽之所入。  卯酉之歲,天數有餘,故陽明不退位也,金行於上,燥化布天,當刺手太陰之所入。  辰戌之歲,天數有餘,故太陽不退位也,寒行於上凜水化布天,當刺足少陰之所入。  故天地氣逆,化成民病,以法刺之,預可平痾。
  • 剛柔失守的影響。

    黃帝問曰:剛柔二干,失守其位,使天運之氣皆虛乎?與民為病,可得平乎?  岐伯曰:深乎哉問!明其奧旨,天地迭移,三年化疫,是謂根之可見,必有逃門。  假令甲子,剛柔失守,剛未正,柔孤而有虧,時序不令,即音律非從,如此三年,變大疫也。詳其微甚,察其淺深,欲至而可刺,刺之,當先補腎俞,次三日,可刺足太陰之所注。又有下位己卯不至,而甲子孤立者,次三年作土癘,其法補瀉,一如甲子同法也。其刺以畢,又不須夜行及遠行,令七日潔,清淨齋戒。所有自來腎有久病者,可以寅時面向南,淨神不亂,思閉氣不息七徧,以引頸嚥氣順之,如嚥氣甚硬物,如此七徧後,餌舌下津令無數。  假令丙寅,剛柔失守,上剛干失守,下柔不可獨主之,中水運非太過,不可執法而定之,布天有餘,而失守上正,天地不合,即律呂音異,如此即天運失序,後三年變疫。詳其微甚,差有大小,徐至即後三年,至甚即首三年,當先補心俞,次五日,可刺腎之所入。又有下位地甲子,辛巳柔不附剛,亦名失守,即地運皆虛,後三年變水癘,即刺法皆如此矣。其刺如畢,慎其大喜欲情於中,如不忌,即其氣復散也,令靜七日,心欲實,令少思。  假令庚辰,剛柔失守,上位失守,下位無合,乙庚金運,故非相招,布天未退,中運勝來,上下相錯,謂之失守,姑洗林鍾,商音不應也,如此則天運化易,三年變大疫。詳其天數,差有微甚,微即微,三年至,甚即甚,三年至,當先肝俞,次三日,可刺肺之所行。刺畢,可靜神七日,慎勿大怒,怒必真氣卻散之。又或在下地甲子乙未失守者,即乙柔干,即上庚獨治之,亦名失守者,即□□孤主之,三年變癘,名曰金癘,其至待時也,詳其地數之等差,亦推其微甚,可知遲速爾。諸位乙庚失守,刺法同,肝欲平,即勿怒。  假令壬午,剛柔失守,上壬未遷正,下丁獨然,即雖陽年,虧及不同,上下失守,相招其有期,差之微甚,各有其數也,律呂二角,失而不和,同音有日,微甚如見,三年大疫,當刺脾之俞,次三日,可刺肝之所出也。刺畢,靜神七日,勿大醉歌樂,其氣復散,又勿飽食,勿食生物,欲令脾實,氣無滯飽,無久坐,食無太酸,無食一切生物,宜甘宜淡。又或地下甲子,丁酉失守其位,未得中司,即氣不當位,下不與壬奉合者,亦名失守,非名合德,故柔不附剛,即地運不合,三年變癘,其刺法一如木疫之法。  假令戊申,剛柔失守,戊癸雖火運,陽年不太過也,上失其剛,柔地獨主,其氣不正,故有邪干,迭移其位,差有淡深,欲至將合,音律先同,如此天運失時,三年之中,火疫至矣,當刺肺之俞。刺畢,靜神七日,勿大悲傷也,悲傷即肺動,而真氣復散也,人欲實肺者,要在息氣也。又或地下甲子,癸亥失守者,即柔失守位也,即上失其剛也,即亦名戊癸不相合德者也,即運與地虛,後三年變癘,即名火癘。  是故立地五年,以明失守,以溼法刺,於是疫之與癘,即是上下剛柔之名也,窮歸一體也,即刺疫法,只有五法,即總其諸位失守,故只歸五行而統之也。
  • 五疫的預防與解決方法。

    黃帝曰:余聞五疫之至,皆相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不施救療,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  岐伯曰:不相染者,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避其毒氣,天牝從來,復得其往,氣出於腦,即不邪干。氣出於腦,即室先想心如日。欲將入於疫室,先想青氣自肝而出,左行於東,化作林木。次想白氣自肺而出,右行於西,化作戈甲。次想赤氣自心而出,南行於上,化作燄明。次想黑氣自腎而出,北行於下,化作水。次想黃氣自脾而出,存於中央,化作土。五氣護身之畢,以想頭上如北斗之煌煌,然後可入於疫室。  又一法,於春分之日,日未出而吐之。又一法,於雨水日後,三浴以藥泄汗。又一法,小金丹方:辰砂二兩,水磨雄黃一兩,葉子雌黃一兩,紫金半兩,同入合中,外固了,地一尺築地實,不用爐,不須藥制,用火二十斤煆之也,七日終,候冷七日取,次日出合子,埋藥地中七日,取出順日研之三日,煉白沙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望東吸日華氣一口,冰水下一丸,和氣嚥之,服十粒,無疫干也。
  • 保全真氣的針刺治療方法。

    黃帝問曰:人虛即神游失守位,使鬼神外干,是致夭亡,何以全真?願聞刺法。  岐伯稽首再拜曰:昭乎哉問!謂神移失守,雖在其體,然不致死,或有邪干,故令夭壽。只如厥陰失守,天以虛,人氣肝虛,感天重虛,即魂游於上,邪干厥大氣,身溫猶可刺之,刺其足少陽之所過,次刺肝之俞。  人病心虛,又遇君相二火司天失守,感而三虛,遇火不及,黑尸鬼犯之,令人暴亡,可刺手少陽之所過,復刺心俞。  人脾病,又遇太陰司天失守,感而三虛,又遇土不及,青尸鬼邪犯之於人,令人暴亡,可刺足陽明之所過,復刺脾之俞。  人肺病,遇陽明司天失守,感而三虛,又遇金不及,有赤尸鬼干人,令人暴亡,可刺手陽明之所過,復刺肺俞。  人腎病,又遇太陽司天失守,感而三虛,又遇水運不及之年,有黃尸鬼干犯人正氣,吸人神魂,致暴亡,可刺足太陽之所過,刺足少陽之俞。
  • 十二官失神時的針刺治療方法。

    黃帝問曰:十二藏之相使,神失位,使神彩之不圓,恐邪干犯,治之可刺,願聞其要。  岐伯稽首再拜曰:悉乎哉,問至理,道真宗,此非聖帝,焉究斯源,是謂氣神合道,契符上天。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可刺手少陰之源。  肺者,相傳之官,治節出焉,可刺手太陰之源。  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可刺足厥陰之源。  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可刺足少陽之源。  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可刺心包胳所流。  脾為諫議之官,知周出焉,可刺脾之源。  胃為倉廩之官,五味出焉,可刺胃之源。  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可刺大腸之源。  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可刺小腸之源。  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刺其腎之源。  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刺三焦之源。  膀胱者,州都之官,精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刺膀胱之源。  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是故刺法有全神養真之旨,亦法有修真之道,非治疾也,故要修養和神也。  道貴常存,補神固根,精氣不散,神守不分,然即神守而雖不去,亦全真,人神不守,非達至真,至真之要,在乎天玄,神守天息,復入本元,命曰歸宗。


本篇之名句選:
★ 升之不前,即有甚凶也
★ 既明其升,必達其降也。升降之道,皆可先治也
★ 太過取之,不及資之。太過取之,次抑其鬱,取其運之化源,令折鬱氣。不及扶資,以扶運氣,以避虛邪也
★ 道貴常存,補神固根,精氣不散,神守不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医入门秘籍数据库中心 ( 桂ICP备2023004048号 )

GMT+8, 2024-11-24 06:53 , Processed in 0.15076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