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回复: 0

[未分类] 地蜂子

[复制链接]

7万

主题

80

回帖

7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78287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地蜂子

地蜂子
浏览 1034
《全国中草药汇编》:地蜂子

别名蜂子芪、山蜂子、软梗蛇扭、毛猴子、独脚伞、独脚委陵菜、三爪金、地蜘蛛、铁枕头、三叶翻白草

来源为蔷薇科委陵属植物三叶委陵菜Potentilla freyniana Bornm.和地蜂子P. freyniana Bornm. var. sinica Migo,以根或全草入药。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

性味苦、涩,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痛止血。用于肠炎,痢疾,牙痛,胃痛,腰痛,胃肠出血,月经过多,产后或流产后出血过多,骨髓炎,跌打损伤;外用治创伤出血,骨结核,烧烫伤,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3~5钱,水煎服;或研粉冲服,每用0.5~1钱;外用适量,捣烂或研粉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地蜂子

拼音Dì Fēnɡ Zǐ

英文名all-grass of Nippon Cinquefoil

别名狼牙委陵菜、铁秤砣、铁钮子、山蜂子、三爪金、播丝草、地蜘蛛、铁枕头、白里金梅、三片风、地风子、三叶蛇子草、蜂子芪、独脚伞、独脚委陵菜、三叶翻白菜、三叶薄扇、三叶蛇莓、大花假蛇莓、三张叶、软梗蛇扭、毛猴子、蜂子七、土蜂子、大救驾、地骨造、独立金蛋

出处始载于《四川中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三叶委陵菜和中华三叶委陵菜的根及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Potentilla freyniana Bornm.2.Potentilla freyniana Bornm.var.sinica Migo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挖带根的全草,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1.三叶委陵菜 多年生草本,高8-25cm。有纤匐枝或不明显。根分枝多,簇生。花茎纤细,直立或上升,被疏柔毛。基生叶掌状三出复叶,连叶柄长4-30cm;托叶膜质,褐色,外被稀疏长柔毛;小叶片长圆形、卵形或椭圆形,先端急尖或圆钝,基部楔形或宽楔形,边缘有多数急尖锯齿,两面疏生平铺柔毛,下面沿脉较密;茎生叶1-2,小叶与基生叶相似,唯叶柄很短,叶边缘锯齿减少;托叶草质,呈缺刻状锐裂,有稀疏长柔毛。花两性;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花直径0.8-1cm;萼片5,三角卵形,先端渐尖,副萼片5,披针形,先端渐尖,与萼片近等长,外被平铺柔毛;花瓣5,长圆倒卵形,先端微凹或圆钝,淡黄色;花柱近顶生,上部粗,基部细。成熟瘦果卵球形,直径0.5-1mm,表面有显着脉纹。花、果期3-6月。

2.中华三叶委陵菜 与三叶委陵菜主要不同点是:本变种茎和叶柄上柔毛较密。小叶两面被开展柔毛或微开展柔毛,尤其沿脉较密,小叶片菱状卵形或宽卵形,边缘具圆钝锯齿,花茎或纤匐枝上托叶卵圆形且全缘,极稀先端2裂,花、果期4-5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300-2100m的山坡草地、溪边及疏林下阴湿处。

2.生于海拔200-800m的草丛中及林下阴湿处。

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西南、、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等地。

2.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三叶委陵菜 根茎呈纺锤形、圆柱形或哑铃形,微弯曲,有的形似蜂腹,长1.5-4cm,直径0.5-1.2cm,表面灰褐色或黄褐色,粗糙,有皱纹和突起的根痕及须根,顶端有叶柄残基,被柔毛。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颗粒状,深棕色或黑褐色,中央色深,在扩大镜下可见白色细小结晶。气微,味微苦而涩,微具清凉感。

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木栓层为10余列细胞,淡棕黄色。皮层狭窄,4-10余列细胞。韧皮部筛群易见。形成层呈环状。木质部导管数个或10余个成群。射线较宽。髓部发达。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有的含草酸钙簇晶。

根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皮层狭窄:内皮层较特殊,有2层,其中间隔有两层薄壁细胞,凯氏点明显。中柱鞘为1列薄壁细胞。韧皮部较宽,可见筛管群。形成层呈环。木质部导管较少,作放射状排列。髓部小。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及草酸钙簇晶。

粉末特征:根茎粉末淡黄棕色。淀粉粒众多,单粒类圆形,直径3-17μm,脐点点状,裂缝状或飞鸟状,层纹不明显;复粒由2-4分粒组成。梯纹和网纹导管直径7-30μm。草酸钙簇晶直径20-30μm。此外,有木栓细胞及非木化的薄壁细胞。

鉴别理化鉴别,取本品粗粉1g,加乙醇20ml,回流15min,滤过,滤液供下列试验:(1)取滤液1ml,加亚硝酸钠少许,加硫酸约1ml,溶液显红色。

(2)了滤液1ml,加1%三氯化铁乙醇液1-2滴,溶液显蓝绿色。

(3)取滤液4ml,置蒸发皿中蒸干,加入醋酐1ml溶解,沿蒸发皿壁加入1滴浓硫酸,先呈紫红色,后变为绿色。

性味甘;温

归经肺;大肠;胃;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敛疮止血,散瘀止痛。主咳嗽,痢疾,肠炎,痈肿疔疮,烫伤,口舌生疮,骨髓炎,骨结核,瘰疬,痔疮,毒蛇咬伤,崩漏,月经过多,产后出血,外伤出血,胃痛,牙痛,胸骨痛,腰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研末服,1-3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或研末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为跌打损伤的要药。

摘录《中华本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医入门秘籍数据库中心 ( 桂ICP备2023004048号 )

GMT+8, 2024-11-28 19:32 , Processed in 0.13573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