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回复: 0

败酱

[复制链接]

7万

主题

80

回帖

7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78277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败酱




 【出处】《本经》Xnx
Xnx
【别名】鹿肠(《本经》),鹿首、马草、泽败(《别录》),鹿酱(《药性论》),酸益(《日华子本草》),苦菜、苦蘵(《纲目》),野苦菜(《植物名实图考》),苦猪菜(《江西中药》),苦斋公(《四川中药志》),豆豉草、豆渣草(《重庆草药》),白苦爹、苦苴(《闽东本草》)。Xnx
Xnx
【来源】为败酱科植物白花败酱、黄花败酱或其近缘植物的带根全草。Xnx
Xnx
【原植物】①白花败酱,又名:胭脂麻。Xnx
Xnx
    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根茎横卧或斜坐,有特殊的臭气,如腐败的酱味。茎直立,具倒生的白色粗毛,上部稍有分枝。叶对生;叶片卵形,长3~10厘米,宽1.5~5厘米,边缘具粗锯齿,或3裂而基部裂片很小,两面均有粗毛,先端尖锐,基部窄狭;下部叶有翼柄,上部叶近于无柄。聚伞花序多分枝,呈伞房状的圆锥花丛;花冠5裂,白色,筒部短,无距;雄蕊4;子房下位,3室,柱头头状。果实倒卵形,长约2毫米,背部有一小苞所成的圆翼,长宽各约5毫米。花期9月。Xnx
一般多在夏季采收,将全株拔起,除去泥沙后晒干。Xnx
Xnx
生长于山坡草地及路旁。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Xnx
Xnx
②黄花败酱,又名:黄花龙牙、野黄花、野芹、山白菜、黄花草、鸡肠子草。Xnx
Xnx
    多年生草本。形与上种相似,惟根生叶卵状披针形,有长柄;茎生叶具短柄或近无柄,叶片羽状全裂,上方的叶片较大,裂片5~11,披针形,先端渐尖、锐尖,边缘具不整齐的大锯齿,两面无毛或被白色刚毛。花黄色。果椭圆形,长2.5~3.5毫米,宽1.7~2.2毫米,不具翼状苞。花期7~9月。Xnx
Xnx
生长于山坡草地。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Xnx
Xnx
【生境分布】产于四川、江西、福建等地。Xnx
Xnx
【性状】白花败酱的干燥全株,长短不等;根茎有节,上生须状细根。茎圆柱形,外表黄棕色或黄绿色,有纵向纹理,被有粗毛。质脆,易拆断,断面中空,白色。叶多皱缩、破碎,或已脱落。全株有陈腐的豆酱气,味苦。以干燥、叶多、气浓、无泥沙杂草者为佳。Xnx
Xnx
【化学成份】Xnx
Xnx
白花败酱含有挥发油,干燥果枝含黑芥子甙等。根与根茎中含莫罗忍冬甙、番木鳖甙、白花败酱甙等。Xnx
Xnx
黄花败酱根和根茎含齐墩果酸、常春藤皂甙元、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多种皂甙中已知结构的有败酱皂甙C、D、C1、D1,黄花败酱皂甙A、B、C、D、E、F、G。根中尚含挥发油8%、生物碱。鞣质、淀粉。Xnx
Xnx
【药理作用】Xnx
Xnx
1.镇静作用:曾报道、东北产黄芪败酱有镇静作用,并认为其中所含皂甙为其有效成分。近年进一步研究证明黄花败酱的乙醇浸膏或挥发油口服,对小鼠都有明显镇静作用,且能增强戊巴比妥钠的催眠作用。而蒸去挥发油的药渣浸膏和总皂甙都镇静作用。在挥发油中主要起作用的是败酱烯和异败酱烯,异戊酸无镇静作用。败酱的镇静作用比同属植物缬草强一倍以上。Xnx
Xnx
2.抗菌作用:败酱浸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肺炎杆菌、炭疽杆菌和破伤风杆菌则无作用。白花败酱全草的水煎液在鸡胚内对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亦不明显。Xnx
Xnx
3.其他作用:败酱有促进肝细胞再生,防止肝细胞变性的作用。是否与其所含墩果酸有关,值得探讨。因为齐墩果酸对肝脏有保护作用。败酱根热水提取物500μg/ml对人子宫颈癌细胞的抑制率为100%,而对正常细胞则反有促进增殖的作用。Xnx
Xnx
4.抗癌作用:败酱根的热水提取物腹腔注射给荷瘤小鼠(肉瘤-180)抑制癌细胞生长率为57.4%。Xnx
Xnx
【毒性】给小鼠灌服黄花败酱干浸膏24g(生药)/KG;观察48小时,未见不良反应。黄花龙芽精分别以320MG/KG、600MG/KG、1200MG/KG,即相当于人用量的400、700和1500倍,喂饲小鼠7日,未见异常。黄花败酱醇浸膏30g/kg,灌服,对小鼠有轻度呼吸抑制和轻度致泻作用。Xnx
Xnx
【鉴别理化鉴别】(1)取本品粉末1g,加节馏水10ml,水浴加热10min,滤过。滤液置试管中,密塞,强烈振摇1min。黄花败酱泡沫15min消失,白花败酱泡沫很快消失。(检查皂甙)(2)取本品甲醇提取液1ml,范干,以1ml冰醋酸溶解残渣,加1ml醋酐-浓硫酸(19:1),混匀,稍加热。黄花败酱由黄变为紫红色,白花败酱由黄绿变为紫红色。(检查三萜皂甙)(3)取本品甲醇提取液数滴,点于白磁板上,滴加10%香荚兰醛浓硫酸溶液数滴。黄花败酱显蓝紫色,白花败酱显黄棕色。(检查押发油)Xnx
Xnx
【性味】苦,平。Xnx
Xnx
①《本经》:"味苦,平。"Xnx
Xnx
②《别录》:"咸,微寒,无毒。"Xnx
Xnx
③《药性论》:"味辛苦,微寒。"Xnx
Xnx
④《纲目》:"微苦带甘。"Xnx
Xnx
【归经】入肝、胃、大肠经。Xnx
Xnx
①《汤液本草》:"入足少阴、手厥阴经。"Xnx
Xnx
②《纲目》:"手足阳明、厥阴。"Xnx
Xnx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排脓破瘀。治肠痈,下痢,赤白带下,产后瘀滞腹痛,目赤肿痛,痈肿疥癣。Xnx
Xnx
①《本经》:"主暴热火疮、赤气,疥瘙疽痔,马鞍热气。"Xnx
Xnx
②《别录》:"除痈肿,浮肿,结热,风痹不足,产后疾痛。"Xnx
Xnx
③《药性论》:"治毒风顽痹,主破多年瘀血,能化脓为水。及产后诸病。止腹痛余疹、烦渴。"Xnx
Xnx
④《日华子本草》:"治赤眼,障膜,胬肉,?耳,血气心腹痛,破症结,产前后诸疾,催生、落胞,血运,排脓、补瘘,鼻洪吐血。赤白带下。疮痍疥癣,丹毒。"Xnx
Xnx
⑤《现代实用中药》:"治肠炎下痢。"Xnx
Xnx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2~4两)。外用:捣敷。Xnx
Xnx
【注意】《本草汇言》:"久病胃虚牌弱,泄泻不食之症,一切虚寒下脱之疾,咸忌之。"Xnx
Xnx
【附方】Xnx
Xnx
①治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仁十分,附子二分,败酱五分。上三味,杵为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减半,顿服,小便当下。(《金匮要略》薏苡附子败酱散)Xnx
Xnx
②治产后恶露七、八日不止:败酱、当归各六分,续断、芍药各八分,芎?、竹茹各四分,生地黄(炒)十二分。水二升,煮取八合,空心服。(《外台》)Xnx
Xnx
③治产后腰痛,乃气血流入腰腿,痛不可转者:败酱、当归各八分,芎?、芍药、桂心各六分。水二升,煮八合,分二服。忌葱。(《广济方》)Xnx
Xnx
④治产后腹痛如锥刺者:败酱草五两,水四升,煮二升,每服二合,日三服。(《卫生易简方》)Xnx
Xnx
⑤治赤眼、障痛并胬肉攀睛:败酱一握,荆芥、草决明、木贼草各二钱,白蒺藜一钱五分。水煎服。(《硕虎斋省医语》)Xnx
Xnx
⑥治痈疽肿毒,无论已溃未溃:鲜败酱草四两,地瓜酒四两。开水适量冲炖服。将渣捣烂,冬蜜调敷患处。Xnx
Xnx
⑦治吐血:败酱草煎汤服。Xnx
Xnx
⑧治赤白痢疾:鲜败酱草二两,冰糖五钱。开水炖服。Xnx
Xnx
⑨治蛇咬:败酱草半斤,煎汤顿服。另用鲜败酱草杵细外敷。(⑥方以下出《闽东本草》)Xnx
Xnx
【各家论述】Xnx
Xnx
①《纲目》:"败酱,善排脓破血,故仲景治痈,及古方妇人科皆用之。乃易得之物,而后人不知用,盖未遇识者耳。"Xnx
Xnx
②《本草正义》:"此草有陈腐气,故以败酱得名。能清热泄结,利水消肿,破瘀排脓。惟宜于实热之体。《本经》、《别录》、《药性论》、《日华子》诸书所载,无一非实热瘀滞之症。惟产后诸痛,当以瘀露作痛者为宜。而濒湖所引《别录》,竟作产后疾痛;《大明本草》又以产后诸病浑言之,则流弊良多,不可不知所辨别者也。"Xnx
Xnx
【临床应用】Xnx
Xnx
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取黄花败酱鲜叶适量,加生石膏0.5~1两共捣烂,再用1个鸭蛋清调匀,敷于肿痛处,24小时后取下。重者需敷2次。有并发症者加服20~50%黄花败酱草煎剂,每日3~4次,每次20~30毫升;或当茶饮。治疗200余例,90%的病例在局部敷药后24小时内症状消失,重症(包括有睾丸炎合并症的)患者在第2次敷药后一般症状也能消失。此外,本品对疖、痈、乳腺炎、淋巴管炎等也有效果。Xnx
Xnx
【备注】据《本草》记载,败酱应为上述败酱科植物,但除四川、江西、安徽、福建等地使用外,大部分地区习惯上以菊科植物苣荬菜的带根全草和十字花科植物菥?的带果全草作败酱使用。前者习用于北方;后者习用于南方。参见"苣荬菜"和"菥?"条。Xnx
Xnx
【各家论述】Xnx
Xnx
①《纲目》:"败酱,善排脓破血,故仲景治痈,及古方妇人科皆用之。乃易得之物,而后人不知用,盖未遇识者耳。"Xnx
Xnx
②《本草正义》:"此草有陈腐气,故以败酱得名。能清热泄结,利水消肿,破瘀排脓。惟宜于实热之体。《本经》、《别录》、《药性论》、《日华子》诸书所载,无一非实热瘀滞之症。惟产后诸痛,当以瘀露作痛者为宜。而濒湖所引《别录》,竟作产后疾痛;《大明本草》又以产后诸病浑言之,则流弊良多,不可不知所辨别者也。"Xnx
Xnx
【备考】Xnx
Xnx
①《吴普本草》:“败酱,似桔梗,其臭如败豆酱。”Xnx
Xnx
②<别录>:“败酱,生江夏川谷。八月采根,晒干。”Xnx
Xnx
③陶弘景:“败酱,出近道,叶似稀莶,根形似茈胡。”Xnx
Xnx
④《唐本草》:“败酱,,不出近道,多生岗岭间,叶似水莨及薇衔,丛生,花黄,根紫作陈酱色,其叶殊不似稀莶也。”Xnx
Xnx
⑤《纲目》:“败酱,南人采嫩者,暴蒸作菜食,味微苦而有陈酱气,故又名苦菜,与苦荬、龙葵同名;亦名苦职,与酸浆同名,苗形则不同也。”27.68Xn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医入门秘籍数据库中心 ( 桂ICP备2023004048号 )

GMT+8, 2024-11-24 07:17 , Processed in 0.16002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