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66|回复: 0

傷寒論解說_條文

[复制链接]

7万

主题

80

回帖

7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78277
发表于 2024-6-30 12: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傷寒論解說_條文

此為唐代所傳世之康平本中的條文。


太陽病上篇


1 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
2 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
3 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曰傷寒。
4 太陽中風,脈陽浮而陰弱,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爾熱,鼻鳴,乾嘔者,桂枝湯主之。
5 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者,桂枝湯主之。
6 太陽病,項背強几几,反汗出,惡風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
7 太陽病,下之後,其氣上衝者,可與桂枝湯。
8 太陽病,三日,已發汗,若吐,若下,若溫針,仍不解者,此為壞病。
9 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芰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
10 太陽病下之後,脈促胸滿者,桂枝去芍藥湯主之。若微惡寒者,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主之。
11 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惡少,其人不嘔,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以其不能得少汗出,身必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
12 太陽病,初服桂枝湯,厲煩不解者,先剌風池風府,却與桂枝湯則愈。
13 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若形如瘧,一日再發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黃一湯。
14 服桂枝湯,大汗出後,大煩渴不解,脈洪大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15 太陽病,發熱惡寒,熱多寒少,脈微弱者,不可發大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湯。
16 服桂枝湯,復下之,仍頭項強痛,翕翕發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主之。
17 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腳攣急,反與桂枝湯。得之便厥,咽中乾,煩躁、吐逆者,作甘草乾姜湯,與之。若厥愈,足溫者,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若胃氣不和,譫語者,少與調胃承氣湯。若重發汗,附加燒針,得之者,回逆湯主之。

太陽病中篇


18 太陽病,項背強几几,無汗惡風,葛根湯主之。
19 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
20 太陽與陽明合病,不下利,但嘔者,葛根加半夏湯主之。
21 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利遂不止,喘而汗出者,葛根黃連黃芩甘草湯主之。
22 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
23 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湯主之。若脈微弱,汗出惡風者,不可服之。服之則厥逆,筋惕肉瞤。
24 傷寒,脈浮緩,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大青龍湯主之。
25 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欬,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小腹滿,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
26 傷寒,心下有水氣,欬而微喘,發熱不渴,小青龍湯主之。
27 太陽病,外證未解,脈浮弱者,當以汗解,宜桂枝湯。
28 太陽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湯主之。
29 太陽病,外證未解,不可下也,欲解外者,宜桂枝湯。
30 太陽病,脈浮緊,無汗發熱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證仍在,其人發煩目眩,劇者必衄,麻黃湯主之。
31 二陽併病,太陽初得病時,發其汗,汗先出不徹,因轉屬陽明,續自微汗出,不惡寒,如此可以小發汗。設面色緣緣正赤者,陽氣怫鬱,不得越,其人短氣,但坐,更發汗則愈。
32 傷寒,脈浮緊,不發汗,因到衄者,麻黃湯主之。
33 發汗後,身疼痛,脈沉遲者,桂枝加芍藥生薑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主之。
34 發汗後,喘家,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35 發汗過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湯主之。
36 發汗後,其人臍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主之。
37 發汗後,腹脹滿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主之。
38 傷寒,若吐若下後,心下逆滿,氣上衝胸,起則頭眩,脈沉緊,發汗則動經,身為振振搖者,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主之。
39 發汗,病不解,反惡寒者,芍藥甘草附子湯主之。
40 發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煩燥者,茯苓回逆湯主之。
41 發汗後惡寒者,虛故也,不惡寒,但熱者,實也,當和胃氣,與調胃承氣湯。
42 太陽病,發汗後,大汗出,胃中乾,燥煩不得眠,欲得飲水者,少少與飲之,令胃氣和則愈。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43 發汗已,脈浮數,煩渴者,五苓散主之。
44 傷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湯主之。
45 中風,發熱六七日,不解而煩,渴欲飲水,水入口吐者,五苓散者主之。
46 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若劇者,必反覆顛倒,心中懊憹,梔子豉湯主之。若少氣者,梔子甘草豉湯主之。若嘔者,梔子生姜豉湯主之。
47 發汗若下之,而煩熱胸中窒者,梔子豉湯主之。
48 傷寒五六日,大下之後,身熱不去,心中結痛者,未欲解也,梔子豉湯主之。
49 傷寒下後,心煩腹滿,臥起不安者,梔子厚朴湯主之。
50 傷寒,醫以丸藥,大下之,身熱不去,微煩者,梔子乾姜湯主之。
51 下之後,發汗,晝日煩燥,不得眠,夜而安靜,不嘔,不渴,無表證,脈沉微,身無大熱者,乾姜附子湯主之。
52 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其人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瞤動,振振欲擗地者,玄武湯主之。
53 傷寒,醫下之,續得下利,清穀不止,身疼痛者,急當救裏。後身疼痛,清便自調者,急當救表。救裏宜回逆湯,救表宜桂枝湯。
54 傷寒五六日,往來寒熱,胸脇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脇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欬者,小柴胡湯主之。
55 傷寒四五日,身熱惡風,頸項強,脅下滿,手足溫而渴者,小柴胡湯主之。
56 傷寒,陽脈濇,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先與小建中湯,不差者,小柴胡湯主之。
57 傷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煩者,小建中湯主之。
58 太陽病,十餘日,反二三下之,後四五日,柴胡證仍在者,先與小柴胡湯。嘔不止,心下急,鬱鬱微煩者,為未解也,與大柴胡湯,下之則愈。
59 傷寒十三日不解,胸脇滿而嘔,日晡所發潮熱,已而微利,先宜服小柴胡湯以解外,後以柴胡加芒硝湯主之。
60 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當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小腹急結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氣湯。
61 傷寒八九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盡重,不可轉側者,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主之。
62 傷寒,脈浮,醫以火迫劫之,必驚狂,臥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主之。
63 太陽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必清血,名為火邪。
64 燒針令其汗,針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奔豚,炙其核上各一壯,與桂枝加桂湯。
65 火逆,下之,因燒針,煩燥者,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主之。
66 太陽病,十餘日,心下溫溫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滿,鬱鬱微煩,先此時,自極吐下者,與調胃承氣湯。
67 太陽病,六七日,表證仍在,脈微而沉,反不結胸,其人發狂者,以熱在下焦,小腹當鞕滿,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抵當湯主之。
68 太陽病,身黃,脈沉結,小腹鞕,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抵當湯主之。
69 傷寒有熱,小腹滿,應小便不利,今反利者,當下之,宜抵當丸。

太陽病下篇


70 結胸者,項亦強,如柔痙狀,下之則和,宜大陷胸丸。
71 太陽病,脈浮而動數,頭痛發熱,微盜汗出,而反惡寒者,表未解也。醫反下之,動數變遲,膈內拒痛,短氣煩躁,心中懊憹,陽氣內陷,心下因鞕,則為結胸,大陷胸湯主之。若不結胸,但頭汗出,餘處無汗,劑項而還,小便不利,身必發黃。
72 傷寒六七日,結胸熱實,脈沉而緊,心下痛,按之石鞕者,大陷胸湯主之。
73 傷寒十餘日,熱結在裏,復往來寒熱者,與大柴胡湯。但結胸無大熱,但頭微汗出者,大陷胸湯主之。
74 太陽病,重發汗而復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熱,從心下至小腹,鞕滿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湯主之。
75 小結胸者,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者,小陷胸湯主之。
76 病在陽,應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熱被劫不得去,彌更益煩,肉上粟起,意欲飲水,反小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與五苓散。若寒實結胸,無熱證者,與三物小白散。
77 婦人中風七八日,續得寒熱,發作有時,經水適斷者,其血必結,故使如瘧狀,發作有時,小柴胡湯主之。
78 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柴胡桂枝湯主之。
79 傷寒五六日,已發汗,而復下之,胸脇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柴胡桂枝乾姜湯主之。
80 傷寒五六日,頭汗出,微惡寒,手足冷,心下滿,口不欲食,大便鞕,脈細者,可與小柴胡湯。設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81 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者,柴胡湯證具,而以他藥下之,柴胡證仍在者,復與柴胡湯,必蒸蒸而振,却發熱汗出而解。若心下滿而鞕痛者,大陷胸湯主之。但滿而不痛者,柴胡不中與之,宜半夏瀉心湯。
82 太陽中風,下利嘔逆,其人漐漐汗出,發作有時,頭痛,心下痞鞕滿,引脅下痛,乾嘔短氣,汗出不惡寒,十棗湯主之。
83 太陽病,醫發汗,遂發熱惡寒,因復下之,心下痞,按之濡,其脈浮者,大黃黃連瀉心湯主之。心下痞,而復惡寒,汗出者,附子瀉心湯主之。心下痞,與瀉心湯,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煩,小便不利,五苓散主之。
84 傷寒,汗出解之後,胃中不和,心下痞鞕,乾噫食臭,脇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者,生姜瀉心湯主之。
85 傷寒中風,醫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數十行,穀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鞕而滿,乾嘔,心煩不得安,醫見心下痞,謂病不盡,復下之,其痞益甚,甘草瀉心湯主之。
86 傷寒,服湯藥,下利不止,心下痞鞕,服瀉心湯已,復以他藥下之,利不止,醫以理中與之,利益甚,赤石脂禹餘糧湯主之。
87 傷寒,發汗,若吐,若下,解後,心下痞鞕,噫氣不除者,旋復代赭石湯主之。
88 太陽病,外證未除,而數下之, 遂協熱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鞕,表裏不解者,桂枝人參湯主之。
89 病如桂枝證,頭不痛,項不強,寸脈微浮,胸中痞鞕,氣上衝咽喉,不得息者,當吐之,宜瓜蒂散。
90 傷寒,若吐若下後,七八日不解,表裏俱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上乾燥而煩,欲飲水數升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91 傷寒,無大熱,口燥渴,心煩,背微惡寒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92 傷寒,脈浮,發熱無汗,渴欲飲水,無表證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93 太陽與少陽合病,自下利者,與黃芩湯。若嘔者,黃芩加半夏生姜湯主之。
94 傷寒,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中痛,欲嘔吐者,黃連湯主之。
95 傷寒八九日,風濕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自轉側,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濇者,桂枝附子湯主之。若其人大便鞕,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朮湯主之。
96 風濕相搏,骨節疼煩,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者,甘草附子湯主之。
97 傷寒,脈浮滑,白虎湯主之。
98 傷寒解而後,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

陽明病篇


99 陽明之為病,胃家實是也。
100 本太陽,初得病時,發期汗,汗先出不徹,因轉屬陽明也。
101 傷寒,發熱,無汗,嘔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者,是轉屬陽明也。
102 陽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必大便初鞕後溏。
103 陽明病,脈遲,雖汗出,不惡寒者,其身必重,短氣,腹滿而喘,有潮熱,手足濈然汗出者,大承氣湯主之。若汗多,微發熱惡寒者,外未解也。其熱不潮,未可與承氣湯。若腹大滿,不通者,可與小承氣湯。微和胃氣,勿令至大泄下。
104 陽明病,潮熱,大便微鞕者,可與小承氣湯。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與小承氣湯,湯入腹中,轉失氣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轉失氣者,此但初頭鞕,後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脹滿,不能食也。欲飲水者,與水則噦。其後發熱者,必大便復鞕而少也,以小承氣湯和之。不轉失氣者,慎不可攻也。
105 傷寒,若吐,若下後,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以上,至十餘日,日晡所發潮熱,不惡寒,獨語如見鬼狀,若劇者,發則不識人,循衣摸牀,怵惕而不安,微喘直視,譫語者,大承氣湯主之。
106 陽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鞕,鞕則讝語,小承氣湯主之。若一服讝語止者,更莫復服。
107 陽明病,讝語發潮熱,脈滑而疾者,小承氣湯主之。
108 三陽合病,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不仁,面垢,譫語,遺尿,發汗則譫語甚,下之則額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湯主之。
109 二陽併病,太陽證罷,但發潮熱,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難而讝語者,下之則愈,宜大承氣湯。
110 陽明病,脈浮而緊,咽燥口苦,腹滿而喘,發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熱,身重。若發汗則躁,心憒憒反讝語。若加溫針,必怵惕煩躁不得眠。若下之則胃中空虛,客氣動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梔子豉湯主之。若渴欲飲水,口乾舌燥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若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豬苓湯主之。
111 陽明病下之,其外有熱,手足溫,心中懊憹,飢不能食,但頭汗出者,梔子豉湯主之。
112 陽明病,發潮熱,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脅滿不去者,與柴胡湯。
113 陽明病,脇下鞕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胎者,可與小柴胡湯。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114 陽明中風,脈弦浮大,而短氣,腹都滿,脇下及心痛,久按之氣不通,鼻乾不得汗,嗜臥,一身及面目悉黃,小便難,有潮熱,時時噦,耳前後腫,刺之少差,外不解,病過十日,脈續浮者,與小柴胡湯。脈但浮,無餘證者,與麻黃湯。
115 陽明病,自汗出,若發汗,小便自利者,雖鞕不可攻之。當須自欲大便,宜蜜煎導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猪膽汁,皆可為導。
116 陽明病,發熱汗出者,不能發黃也,但頭汗出,身無汗,劑項而還,小便不利,渴引水漿者,身必發黃,茵蔯蒿湯主之。
117 陽明病,其人喜忘者,必有畜血,屎雖鞕,大便反易,其色必黑,宜抵當湯,下之。
118 陽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煩,胃中有燥屎者,宜大承氣湯。
119 大下後,六七日不大便,煩不解,腹滿痛者,此有燥屎也,宜大承氣湯。
120 食穀欲嘔者,屬陽明也,吳茱萸湯主之。
121 太陽病三日,發汗不解,蒸蒸發熱者,屬胃也,調胃承氣湯主之。
122 傷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無表裏證,大便難,身微熱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123 陽明少陽合病,必下利,脈滑而數者,有宿食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
124 傷寒七八日,身黃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滿者,茵蔯蒿湯主之。
125 傷寒,身黃,發熱者,梔子蘗皮湯主之。
126 傷寒,瘀熱在裏,身必發黃,麻黃連軺赤小豆湯主之。

少陽病篇


127 少陽之為病,口苦,咽乾,目眩也。
128 少陽中風,兩耳無所聞,目赤,胸中滿而煩者,不可吐下,吐下則悸而驚。
129 傷寒脈弦細,頭病發熱者屬少陽,少陽不可發汗。發汗則讝語。胃和則愈。
130 本太陽病不解,轉入少陽者,脇下鞕滿,乾嘔不能食,往來寒熱。尚未吐下,脈沉緊者,與小柴胡湯。若已吐下,發汗,溫針,譫語,柴胡證罷,此為壞病。

太陰病篇


131 太陰之為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結鞕。
132 太陰病,脈浮者,可發汗,宜桂枝湯。
133 自利不渴者,屬太陰,其藏有寒故也,當溫之。
134 本太陽病,醫反下之,因爾腹滿時痛者,桂枝加芍藥湯主之。大實痛者,桂枝加大黃湯主之。

少陰病篇


135 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也。
136 少陰病,欲吐不吐,心煩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虛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陰病形悉具。
137 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沉者,麻黃細辛附子湯主之。
138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汗。
139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煩不得臥者,黃連阿膠湯主之。
140 少陰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惡寒者,附子湯主之。
141 少陰病,身體痛,手足寒,骨節痛,脈沉者,附子湯主之。
142 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
143 少陰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
144 少陰病,吐利,手足逆冷,煩躁欲死者,吳茱萸湯主之。
145 少陰病,下利,咽痛,胸滿,心煩者,豬膚湯主之。
146 少陰病,二三日,咽痛者,可與甘草湯。不差與桔梗湯。
147 少陰病,咽中傷生瘡,不能語言,聲不出者,半夏苦酒湯主之。
148 少陰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湯主之。
149 少陰病,下利,白通湯主之。
150 少陰病,下利,脈微者,與白通湯。利不止,厥逆無脈,乾嘔煩者,白通加豬膽汁湯主之。
151 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沈重疼痛,自下利。其人或欬,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嘔者,玄武湯主之。
152 少陰病,下利清穀,裡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乾嘔,或咽痛,或利止脈不出者,通脈回逆湯主之。
153 少陰病,其人或欬,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回逆散主之。
154 少陰病,下利六七日,欬而嘔,渴,心煩不得眠者,豬苓湯主之。
155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乾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156 少陰病,自利清水,色純青,心下必痛,口乾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157 少陰病,脈沉者,急溫之,宜回逆湯。
158 少陰病,飲食入口即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不可下也。若膈上有寒飲,乾嘔者,不可吐也。當溫之,宜回逆湯。

厥陰病篇


159 厥陰之為病,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饑而不欲食,食則吐,下利,利不止。
160 凡厥者,陰陽氣不相順接,便為厥。
161 傷寒,脈微而厥,至七八日膚冷,其人躁,無暫安時者,非為蚘厥也。令病者靜,而復時煩,須臾復止,得食而嘔,又煩,其人當自吐蚘,蚘厥者,烏梅圓主之。
162 傷寒脈滑而厥者,裡有熱也,白虎湯主之。
163 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當歸回逆湯主之。若其人內有久寒者,宜當歸回逆加吳茱萸生姜湯。
164 大汗出,熱不去,內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惡寒者,回逆湯主之。
165 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回逆湯主之。
166 病人手足厥冷,脈乍緊者,邪結在胸中。心下滿而煩,飢不能食者,病在胸中。當須吐之,宜瓜蒂散。
167 傷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當服茯苓甘草湯,却治其厥。不爾,水漬入胃,必作利也。
168 傷寒,本自寒下,醫復吐下之,寒格。若食入口即吐,乾姜黃芩黃連人參湯主之。
169 下利清穀,裏寒外熱,汗出而厥者,通脈回逆湯主之。
170 熱利下重者,白頭翁湯主之。
171 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先溫其裏,乃攻其表。溫裏宜回逆湯,攻表宜桂枝湯。
172 乾嘔、吐涎沫,頭痛者,吳茱萸湯主之。

辨厥陰病霍亂篇


173 吐利,惡寒,脈微而復利,回逆加人參湯主之。
174 吐利,頭痛發熱,身疼痛,熱多欲飲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175 吐利,汗出,發熱惡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回逆湯主之。
176 既吐且利,小便復利,而大汗出,下利清穀,內寒外熱,脈微欲絕者,通脈回逆湯主之。
177 吐已下斷,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脈微欲絕者,通脈回逆加豬膽汁湯主之。

辨陰陽易差後勞復病篇


178 大病差後,勞復者,枳實梔子湯主之。
179 傷寒,差以後,更發熱者,小柴胡湯主之。脈浮者,少以汗解之,脈沉實者,少以下解之。
180 大病差後,從腰以下,有水氣者,牡蠣澤瀉散主之。
181 大病差後,喜唾久不了了,宜理中丸。
182 傷寒解後,虛羸少氣,氣逆欲吐,竹葉石膏湯主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医入门秘籍数据库中心 ( 桂ICP备2023004048号 )

GMT+8, 2024-11-24 02:48 , Processed in 0.17344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