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治本傷寒論
康治本傷寒論純條文版 康治本傷寒論
1.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
2.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
3.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曰傷寒。
4.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干嘔者,桂枝湯主之。
5.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者,桂枝湯主之。
6.太陽病,項背強幾幾,反汗出惡風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
7.太陽病,發口,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
8.太陽病,下之後,脈促胸滿者,桂枝去芍藥湯主之。
9.服桂枝湯,或下之後,仍頭項強痛,翕發熱,無汗,心下滿微口,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白術茯苓湯主之。
10.服桂枝湯,不汗出候,大煩渴不解,脈洪大者,白虎人è湯主之。
11.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腳攣急,反服桂枝湯。得之便厥,咽中干,煩躁,吐逆者,與甘草乾薑湯,以復其陽。
若厥愈者,與芍藥甘草湯,以其腳伸;
若胃氣不和,譫語者,與調胃承氣湯;
若重發汗,四逆湯主之。
12.太陽病,項背強幾幾,無汗惡風者,葛根湯主之。
13.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
14.太陽與陽明合病,不下利,但嘔者,葛根加半夏湯主之。
15.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
16.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青龍湯主之。
17.傷寒脈浮緩,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無少陰證者,青龍湯發之。
18.發汗,若下之後,晝日煩躁不得眠,夜而安靜,不嘔,不渴,脈沉微,身無大熱者,乾薑附子湯主之。
19.發汗後,汗出而喘,無大熱者,麻黃甘草杏仁石膏湯主之。
20.發汗後,臍下悸,欲作奔豚者,茯口桂枝甘草大棗湯主之。
21.發汗,若下之後,心下逆滿,氣上沖胸,起則頭眩者,茯苓桂枝甘草白朮湯主之。
22.發汗,若下之後,煩躁者,茯苓四逆湯主之。
23.發汗,若下之後,反惡寒者,虛也,芍藥甘草附子湯主之。但熱者,實也,與調胃承氣湯。
24.大黃四兩酒洗,甘草二兩炙,芒硝半升。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內芒硝,更煮兩沸,頓服。
25.發汗,若下之後,虛煩不得眠。若實劇者,必反覆顛倒,心中懊梔子豉湯主之。
若少氣者,梔子甘草豉湯主之。
若嘔者,梔子生薑豉湯主之。
26.太陽病發汗,汗出後,其人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ç動,振振欲擗地,脈沉緊者,真武湯主之。
27.傷寒中風,往來寒熱,胸肋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肋下痞鞭,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小柴胡湯主之。
28.傷寒,身熱惡寒,頸項強,肋下滿,手足溫而渴者,小柴胡湯主之。
29.傷寒,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先於建中湯。不愈者,小柴胡湯主之。
29.傷寒,心中悸而煩者,小建中湯主之。
30.太陽病,煩二三下之,後嘔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煩者,大柴胡湯主之。
31.太陽病,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但少腹急結者,與桃仁承氣湯。
32.傷寒,結胸熱實,脈沉緊,心下痛,按之石硬者,陷胸湯主之。
33.太陽病,發汗而復下之後,舌上燥,渴,日晡所有潮熱,從心下至小腹鞭滿痛,不可近者,陷胸湯主之。
34.傷寒,發汗而復下之後,胸肋滿 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柴胡桂枝乾薑湯主之。
35.太陽病,發汗而復下之後,心下滿鞭痛者,為結胸。但滿而不痛者,為痞,半夏瀉心湯主之。
36.太陽中風,夏利嘔逆,發作有時,頭痛,心下痞鞭滿,引肋下痛,干嘔短氣,汗出不惡寒者,表解,裡未和也,十棗湯主之。
37.傷寒汗出解之後,胃中不和,心下痞鞭,干噫食臭,肋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者,生薑瀉心湯主之。
38.傷寒中風,煩二三下之後,其人下利日數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鞭滿,干嘔,心煩不得安者,甘草瀉心湯主之。
39.傷寒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中痛,欲嘔吐者,黃連湯主之。
40.太陽與少陽合病,自下利者,黃芩湯主之;若嘔者,黃芩加半夏生薑湯主之。
41.傷寒脈浮滑,表有熱,裡有寒,白虎湯主之
42.傷寒下後,不解,熱結在裡,表裡但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上干燥而煩,欲飲水數升者,白虎加人參
43.傷寒無大熱,口煩渴,心煩,背微惡寒者,白虎加人生湯主之。
44.陽明之為病,胃實也。45.陽明病,發熱汗出,譫語者,大承氣湯主之。
46.陽明病,發熱,但頭汗出,渴,小便不利者,身必發黃,茵陳蒿湯主之。
47.三陽合病,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不仁,面垢,遺尿,發汗譫語,下之額上生汗,手足逆冷。若汗自出者,白虎湯主之。
48.少陽之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49.太陰只為病,腹滿而吐,自利也。
50.太陽病,腹滿而吐,是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者,桂枝加芍藥湯主之。大實痛者,桂枝加芍藥大黃湯主之。
51.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也。
52.少陰病,心中煩,不得眠者,黃連阿膠湯主之。
53.少陰病,口中和,其背惡寒者,附子湯主之。
54.少陰病,身體痛,手足寒,骨節痛,脈沉者,附子湯主之。
55.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
56.少陰病,吐利,手足逆冷,煩躁欲死者,吳茱萸湯主之。
57.少陰病,咽痛者,甘草湯主之
58.少陰病,下利者,白通湯主之
59.少陰病,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或咳,或小便利,或不下利,嘔者,真武湯主之。
60.少陰病,下利清谷,裡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厥,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赤色,或腹痛,或干嘔,或咽痛,或利止脈不出者,通脈四逆湯主之。
61.少陰病,下利,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者,豬苓湯主之。
62.少陰病,脈沉者,宜四逆湯。
63.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撞心,心痛疼熱,飢而不欲食,食則吐,下之利不止。
64.發汗,若下之,煩熱,胸中窒者,梔子豉湯主之
65.傷寒,脈滑,厥者,裡有熱,白虎湯主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