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戟的鉴别方法
大戟为少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泻水逐饮、消肿散结的功能。用于水肿胀满、痰饮、胸膜积水、肝硬化腹水等病症。jW6
来源 为大戟科植物大戟Euphorbia pekinensis Rupr.的根。jW6
产地与分布 主产江苏、河北、山西、山东、浙江、四川等省。销山西、山东、江苏、浙江、安徽、广西及四川部分地区。jW6
鉴别要点 鉴别大戟要点有三:一是根圆柱形有分枝,头膨大有地上残茎;二是表面棕褐色,具明皱纹;三是质坚硬,断面黄白色、纤维性,味微苦。jW6
其余几种:红大戟圆锥形或纺锤形,红棕色;草大戟多为向内卷的根皮;棉大戟根为膨大圆锥形或纺锤形,形态各异,较易区别。jW6
名典鉴别 ①梁?《名医别录》:“大戟生常山。十二月采根,阴干。”②五代?韩保昇曰:“苗似甘遂而高大,叶有白汁,花黄。根似细苦参,皮黄黑,肉黄白。五月采苗,八月采根用。”③宋?苏颂曰:“近道多有之。春生红芽,渐长作丛,高一尺以来。叶似初生杨柳小团。三月、四月开黄紫花,团圆似杏花,又似芜荑。根似细苦参,秋冬采根阴干。淮甸出者茎圆,高三四尺,花黄,叶至心亦如百合苗。江南生者苗似芍药。”④明?《本草蒙荃》:“大戟种甚猥贱,处处有生。春发红芽,日渐丛长。凡资入药,惟采正根。……苗名泽漆,味苦兼辛。”⑤李时珍曰:“大戟生平泽甚多,直茎高二三尺,中空,折之有白浆。叶长,叶长狭如柳叶而不团,其梢叶密攒而上。杭州紫大戟为上,江南土大戟次之。北方绵大戟色白,其根皮柔韧而绵,甚峻利能伤人。弱者服之,或至吐血,不可不知。”⑥清?《本草从新》:“大戟。杭产、紫者为上。北产,白者伤人。”jW6
快速鉴别 根呈圆锥形,有分枝,长10~20cm,直径可达4cm。根头部膨大,有多数地上茎痕。表面呈棕褐色,具明显暗色皱纹。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呈白色或淡黄色,纤维性,味微苦涩。jW6
全国以大戟名入药的还有:jW6
1.红大戟:为茜草科植物红芽大戟Knoxia valerianoides Thorel的根。主产广西、广东,此外云南、贵州亦有分布。为大戟销用较广的一种。根呈长圆锥至长纺锤形,少分歧,弯曲不直,长约8~14cm,直径6~lOmm。表面呈灰棕色至红棕色,具扭曲皱纹,有时可见横生皮孔及支根残基或支根痕;顶端可见地上茎痕。质坚脆,折断面呈红褐色或棕黄色,不平坦。气微弱,味微辛。jW6
2.草大戟:为豆科植物美丽胡枝子Lespedeza formosa(Vog.)koehne或大叶胡枝子L.davidii Franch.的根皮或根。主产江苏。销黑龙江、内蒙古、天津、安徽等地。形状是:根皮多向内卷成细筒状,长10~25cm,或更长。外表呈深棕色或棕褐色,粗糙,栓皮有的脱落,露出浅红色的内皮层。质柔韧,纤维性强,不易折断。气微,味微涩。jW6
3.棉大戟:为瑞香科植物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 L.的根。产青海、甘肃、河北及内蒙等地。销湖南、湖北、江西、云南省及陕西安康地区。形状是:根为膨大纺锤形,圆锥形或长圆柱形,稍弯曲,有的有分歧,长7~30cm,直径3~5cm;根头部有地上残茎。表面呈棕色至棕褐色,有扭曲纵纹及横生隆起皮孔与侧根或根痕。体轻,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中心木质部黄白色,外圈韧皮部白色呈绵毛样纤维状。无臭,味淡,有毒。 jW6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