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地肤子的炮制方法




1.地肤子《普济本事方》:“去壳。”现行,取原药材,拣去杂质及枝梗,筛去灰屑。wct
2.炒地肤子《一草亭目科全书》:“炒。”现行,取净地肤子,用文火炒至色变深有香气时取出,放凉。wct
【饮片性状】地肤子呈扁球状五角星形,外被宿存花被。表面灰绿色或淡棕色,周围具膜质小翅5枚,背面中心有微突起的点状果梗痕及放射状脉纹5~10条;剥离花被后,可见膜质果皮,半透明。种子扁卵形,黑色。气微,味微苦。炒地肤子表面略带火色。气微香,味微苫。wct
【质量要求】总灰分不得过10.0%。wct
【炮制作用】地肤子性味辛、苦,寒。归肾、膀胱经。具有清热利湿,祛风止痒之功。用于小便涩痛,阴痒带下,风疹,湿疹,皮肤瘙痒,如治疗下焦结热,至患淋证,小便赤黄不利,数起出少,茎痛或出血的地肤子汤(《备急千金要方》)。炒地肤子利于有效成分煎出。如治柔风,肢体弛缓不收,里急不能仰息的地肤子散(《圣济总录》);治痔疾的地肤子散(《圣济总录》)。wct
【炮制研究】地肤子古代炮制不多,宋代有去壳(《普济本事方》);金代有蒸七遍(《儒门事亲》);明代有炒法(《一草亭日科全书》):清代则以火酒浸一日夜,饭上蒸透晒干,以去寒性(《本草述钩元》)。 wct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地肤子的炮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