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花根
通花根浏览 1034
《中药大辞典》:通花根
拼音Tōnɡ Huā Gēn
出处《木草便方》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根。10~11月采挖。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通草"条。
性味①《草木便方》:"淡,寒平。"
②《重庆草药》:"味甘,性子,无毒。"
功能主治行气,利水,消食,下乳。治水肿,淋病,食积饱胀,乳汁不通。
①《草木便方》:"除热利水,通五淋,消水肿,利耳鼻,催生,下乳,明耳目。"
②《分类草药性》:"治气胀,消食积,失音,补虚损,通大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
注意气虚无湿热及孕妇慎服。
复方催乳:通花根二两,土洋参二两,奶浆藤二两,鲜隔山撬一两。炖猪蹄子,加冰糖服。(《重庆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通花根
拼音Tōnɡ Huā Gēn
英文名Root of Ricepaperplant
别名通草根、通打根
出处出自于《草木便方》
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etrapanax papyrierus (Hook.) K.Koch.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去其茎叶,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1-3.5m。茎粗壮,不分枝,幼稚时表面密被黄色星状毛或稍具脱落的灰黄色柔毛。茎贿大,白色,纸质;树皮深棕色,略有皱裂;新枝淡棕色或淡黄棕色,有明显的叶痕和大型皮孔。叶大,互生,聚生于茎顶;叶柄粗壮,圆筒形,长30-50cm;托叶膜质,锥形,基部与叶柄合生,有星状厚绒毛;叶片纸质或薄革质,掌状5-11裂,裂片通常为叶片全长的1/3-1/2,稀至2/3,倒卵状长圆形卵状长圆形,每一裂片常又有2-3个小裂片,全缘或有粗齿,上面深绿以,无毛,下面密被白色星状绒毛。伞形花序聚生成顶生或近顶生大型复圆锥花序,长达50cm以上;萼密被星状绒色,全缘或近全缘;花瓣4,稀4,三角状卵形,长2mm,外面密被星状厚绒毛;雄蕊5,与花瓣同数;子房下位,2室,花柱2,离生,先端反曲。果球形,趱戏约4mm,熟时紫黑色。花期10-12月,果期翌年1-2月。
化学成分根含齐墩果酸-28-β-D-吡喃葡萄糖酯-3-[α-呋喃阿拉伯糖-(1→4)]-β-D-glucopyranosyl oleanate-3-[α-arabinofuranosyl-(1→4)]-[β-D-galactopyranosyl(1→2)]-methyl-(β-D-glucopyra-nosid)uronate},齐墩果酸-28-α-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4)-β-D-吡喃葡萄糖酯]-3-α-L-呋喃阿拉伯糖-(1→4)-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甲酯,齐墩果酸-28-syl-(1→2)-methyl-(β-D-glucopyranoside)uronate],齐墩果酸-28-甲酯-3-[α-呋喃阿拉伯糖(1→4)]-[β-D-吡喃半乳糖-(1→2)]-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甲酸
性味味炎;微苦;性微寒
功能主治清热利水;行气消食;活血下乳。主水肿;淋证;食积饮胀;痞块;风湿痹痛;月经不调;乳汁不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气虚无湿热及孕妇慎服。
复方催乳: 通花根二两,土洋参二两,奶浆藤二两,鲜隔山撬一两。炖猪蹄子,加冰糖服。(《重庆草药》)
各家论述1.《草木便方》:除热利水,通五淋,消水肿,利耳鼻,催生,下乳,阴耳目。
2.《分类草药性》:治气胀,消食积,失音,补虚损,通大便。
摘录《中华本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