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紫珠
大叶紫珠浏览 1027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叶紫珠
图片
拼音Dà Yè Zǐ Zhū
别名紫珠草、大风叶、赶风紫、红大曰,假大艾
来源为马鞭草紫珠属植物大叶紫珠Callicarpa macrophylla Vahl,以根和叶入药。夏、秋采叶,洗净鲜用或晒干研末备用;全年都可采根,切片,晒干。
原形态灌木至小乔木,高可达3米。小枝被灰白色粗糠状毛及长茸毛。叶对生,叶片长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夏、秋叶腋开紫色小花,多花集成多歧聚伞花序。果小,球形,径约2毫米,熟时紫红色。
性味辛、苦,平。
功能主治散瘀止血,消肿止痛。叶:用于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外用治疗外伤出血。根:跌打肿痛,风湿骨痛。
用法用量叶、根0.5~1两;叶外用适量,干叶研粉撒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大叶紫珠
拼音Dà Yè Zǐ Zhū
别名假大艾(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白骨风、大风叶(《广西中草药》)。
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大叶紫珠的根或叶。根,全年可采;叶,夏、秋采收。
原形态灌木至小乔木,全株被灰白色长茸毛。叶对生,长椭圆形,长15~24厘米,宽7~9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钝或楔尖,边缘有锯齿,侧脉12~15对;叶柄长1~2厘米。聚伞花序腋生,宽5~8厘米;花序柄长2~3.5厘米;花萼被星状柔毛,裂齿钝三角形;花冠紫色,略被细毛;雄蕊长突出,药室纵裂。果实球形,径约2毫米,熟时紫红色。花期6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丘陵、村边灌木丛中。分布广东、广西、福建、贵州、云南等地。
化学成分叶含黄酮类、糖类、鞣质、酚类,氨基酸、有机酸。
性味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辛苦,平。"
功能主治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止血,止痛,散瘀消肿。治消化道出血,咯血,衄血,创伤出血,拔牙出血,跌打肿痛,风湿骨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O.5~1两。外用:叶,研末撒或捣敷。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大叶紫珠
拼音Dà Yè Zǐ Zhū
英文名Bigleaf Beautyberry Leaf, Root or leaf of Bigleaf Beautyberry
别名假大艾、白骨风、大风叶、蜘蛛、白背木、细朴木、白狗肠、羊耳朵、止血草、赶风柴、岩贼子叶、大蚂蚁、白饭木
出处出自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马鞭草科植物大叶紫珠的根或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llicarpa macrophylla Vahl.
采收和储藏:根,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叶,夏、秋采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灌木,稀为小乔木,高3-5m。小枝近方形,密生灰白色粗糠状分枝茸毛。单叶对生;叶柄粗壮,长1-2cm,密生灰白色分阶段枝的茸毛;叶片长椭圆形、椭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椭圆形,长10-24cm,宽5-10cm,先端短渐尖,基部钝圆或宽楔形,边缘有细锯齿,表面有短毛,脉上较密,背面密生灰白色分枝茸毛,两面均有不明显的金黄点腺点;侧脉8-10对。聚伞花序腋生,5-7次分歧,密生灰白色分枝茸毛;苞片线形;花萼杯状,长约1mm,被灰白色星状毛和黄色腺点,萼齿不明显或呈钝三角形;花冠紫红色,长约2.5mm,疏被星状毛;雄蕊4,花丝长约5mm;子房微被毛。果实球形,紫红色,有腺点及微志。花期4-7月,果期7-12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10-2000m的山坡路旁、疏林下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广东、广西、福建、贵州、云南等地。
栽培1.气候土壤 对土地要求不严,一般山坡地均可生长,亦可栽植于房前屋后。以水分充足、土地肥沃、阳光充足的地方,生长为好。2.种植 主要用扦插繁殖。广东地区每年4-8月均可栽植,10月份扦插亦能成活。扦插最好选取3年以上的健壮植株,剪取去年生的枝条,截成长12-18cm(一般应具有2-3个茎节),按株行距15x15比cm,斜插于肥沃的半砂质土壤,然后压实、浇水。经过2-3个月后,根叶生长较壮,便可定植。定植时将选好的土地上挖坑,坑内放些垃圾肥,起苗前两天,将苗床充分淋湿,把苗连根带泥掘起,放于坑内,填土压实、浇水,每天必须浇水1次,直至成活。3田问管理 扦插后须每天浇水1次,至生根发芽为止;发叶之后,还当保持土壤湿润,并施以淡薄人粪尿1次,以加速新根的生长。夏季必须盖草遮阴,避免幼苗晒坏;深秋育苗,应盖稻草,以保幼苗过冬。定植后还须每天浇水1次,直至成活。
性状性状鉴别 叶多卷曲皱缩,完整者展平捂 长椭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10-24cm,宽5-10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钝圆,边缘有锯齿,上面灰绿色或棕绿色,有短柔笔直,下面有灰白色茸毛,两面可见不甚明显的棕黄色腺点;叶柄长1-2cm,密生灰白色柔毛。气微味微苦、涩。
化学成分叶含谷甾醇(sitosterol),木犀草素(luteolin),芹菜素(apigenin),木犀草素-7-O-葡萄糖醛酸甙(luteolin-7-O-glucuronide),芹菜素-7-O-葡萄糖醛酸甙(apigenin-7-O-glu-curonide),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β-sitosterol-β-D-glucoside),熊果酸(ursolic acid),2α-羟基熊果酸(2α-hydroxyursolic acid),山楂酸(crategolic acid),二十二烷酸(doxosanoic acid),二十三烷酸(tricosanoic acid),二十四烷酸(tetracosanoic acid),二十三烷酸乙酯(ethyl tricosanoate)及3,7,3′-三甲氧基5,4′-二羟基黄酮(3,7,3′-trimethoxy4′,-5-dihydroxyflavone)。根、地上部位及叶中均含有两种四环双萜:大叶紫珠萜酮(calliterpenone)和大叶紫珠萜酮单乙酸酯(calliterpenone monoac-etate)
性味辛苦;平
归经心;肺经
功能主治散瘀止血;消肿止痛。主咯血;衄血;吐血;便血;创伤出血;跌打肿肿;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研末撒。
各家论述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止血,止痛,散瘀消肿。治消化道出血,咯血,衄血,创伤出血,拔牙出血,跌打肿痛,风湿骨痛。
摘录《中华本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