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尼参
白尼参浏览 1022
拼音Bái Ní Shēn
来源药材基源:为海参科动物蛇目白尼参及图纹白尼参的全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Bohadschia argus Jaeger2.Bohadschia marmorata Jaeger
原形态1.蛇目白尼参,一般体长30-50cm,背面为深灰色或灰白带黄色,有许多显着的蛇目状斑纹,各斑纹的周围颜色较浅,内有黑色圈,圈内为黄色,中央有一黑点,从点上伸出一小疣,也常排列成不规则的纵行。口偏于腹面,具触手20个。腹面平坦,呈淡灰褐色,并密生很多排列不规则的管足。背面皮骨片主要为繁简不同的花纹样体;腹面皮内骨片为卵形颗粒体及葡萄状花纹体。
2.图纹白尼参,体形肥胖,长约30cm,宽8-10cm左右,前后两端几乎一样宽。口偏于腹面,具触手20个。全身散布很多形状较小的管足,排列不规则,沿腹面中央线排列较密。背面浅黄褐色,前后有两埠赤褐色大横斑或小斑。腹面色较浅为黄白色或白色。背面皮内骨片为末端分枝2-4次的X形花纹样体;腹面皮内骨片也是花纹样体,但分枝较宽而短,甚至变为卵圆形的颗粒体。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多栖息于珊瑚礁内或泻湖内,水深6-18m有海草的沙底。
2.生活时体色图纹变化较大,常呈大理石花纹状或地图斑块状。多生活于珊瑚礁沙底。
资源分布:1.我国分布于海南及西沙群岛。
2.我国分布于海南及西沙、南沙等群岛。
化学成分全体含三萜甙(triterpenoid glycosides),用Smith降解法得海参-9-(11)-烯-3β,12α-二醇及海参-9(11)-烯-3β-醇,海洋甙(marine glycoside),皂甙(saponins),羊毛脂-9(11)-烯-3β-醇,4α,14α-二甲基-5α-胆甾-9(11)-烯-3β-醇,14α,甲基胆甾醇-9(11)-烯-3β-醇,海参素A。
药理作用体外试验,蛇目白尼参皂甙3-100μg/ml时,对白色念珠菌、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产朊假丝酵母(C.utilis)、克鲁斯假丝酵母(C.krusei)等均有很强的抗真菌作用。从白尼参(Bohadschia graeffei)中分离出的海参素A,体外能完全抑制酵母的增殖,大剂量时能完全杀死肿瘤细胞。
性味味甘;性温
归经肾经
功能主治补肾。主水肿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适量;研末,每次,5-15g。
摘录《中华本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