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皮
大树皮浏览 1019
《中药大辞典》:大树皮
拼音Dà Shù Pí
别名梅榆、榆树
出处《云南中草药遗》
来源为榆科植物越南榆的树干内皮。秋末采集。刮去表面粗皮,洗净,晒干。
原形态落叶乔木,高达15~20米,胸径约30厘米,树冠近圆形;树皮暗灰褐色,粗糙,有纵沟裂,小枝柔软,有毛。单叶互生;革质;倒卵形至椭圆状卵形,长2.5~4.5厘米,宽1~2厘米,顶端短渐尖,基部宽楔形至圆形,边缘有细锯齿,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绿色,侧脉约9对,纤细,平行;叶柄长2~4毫米,被短柔毛;托叶早落。花序总状;花淡黄色或淡红色;萼片5,披针形至椭圆形。被缘毛;雄蕊4~5,突出。翅果倒卵形或近圆形,宽约1.2厘米,先端有凹口;种子位于中央。花期早春。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疏林中。分布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性味涩,平。
功能主治收敛止血。治胃肠出血,尿血,各种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5~7分。外用:研末撒患处。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大树皮
拼音Dà Shù Pí
出处出自《云南中草药》选
来源药材基源:为榆科植物常绿榆的树皮或根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Ulmus lanceaefolia Roxb.ex Wall.
采收和储藏:药用内皮,秋末采集。剥除表面粗皮,洗净,干燥,研粉。
原形态常绿乔木,高8-15m。幼枝短柔毛。叶互生;叶柄长2-4mm,被短柔毛;托叶早落;叶片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6cm,宽1.5-3cm,先端短尖至渐尖,基部钝圆,两侧近相等,上面没中脉被疏毛,下面通常无毛,边缘有锯齿,齿端圆;侧脉8-10对。花数朵簇生于叶腋,仅一部分伸出红褐色芽鳞之外;花萼5裂,被缘毛;雄蕊4-5,伸出萼裂片之外。翅果倒卵形至近圆形,长18-20mm,宽13-16mm,先端深凹,凹缺内侧具疏柔毛;种子先端近凹缺。果梗通常长5-9mm。花期冬、秋季,果期3-4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杂木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性味涩;性平
功能主治收敛止血;接骨消肿。主吐血;便血;尿血;外伤出血;骨折
用法用量内服:研粉末,1.5-2.1g。外用:适量,研末撒布或调敷。
摘录《中华本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