玳瑁肉
玳瑁肉浏览 1020
《中药大辞典》:玳瑁肉
拼音Dài Mào Ròu
出处《食性本草》
来源为海龟科动物玳瑁的肉。
性味《纲目》:"甘,平,无毒。"
功能主治《食性本草》:"主诸风毒,行气血,去胸膈中风痰,镇心神,逐邪热,利大小肠,通妇人经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煮食。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玳瑁肉
拼音Dài Mào Ròu
英文名Hawksbill as food
出处出自《食性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海龟科动物玳瑁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retmochelys imbricata (Linnaeus)
原形态玳瑁,体长60-170cm。头部具对称的鳞片,前额鳞2对。鼻孔近于吻端,吻长而侧扁,上颌钩曲,嘴似鹦鹉,颌缘锯齿状。幼时背甲的角板呈覆瓦状排列,随着年齿的增长而逐渐呈平铺状镶嵌排列。颈角板短宽;椎角板5块,中央有一明显的棱脊;肋角板左右各4块,第2块最大;缘角板每侧各11块,相邻第2对肋角板处的缘角板开始排列呈锯齿状;臀角板2块,其间有一缝隙。腹甲前缘有较小的喉角板;两侧自肱角板、胸角板、腹角板、股角板至肛角板中间,均有1条隆起。在腹部中沟两侧形成两条明显的棱嵴,每侧甲桥处有4块下缘角板,在腋、胯区尚有数块小角板。四肢扁平呈桨状,覆被大鳞,前肢较大,具有2爪,后肢短小,仅具1爪。尾短小,不露于甲外,背甲棕红色或棕褐色,有光泽,缀有浅黄色小花纹,头及四肢呈棕色,腹部黄黑色有褐斑。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栖息于热带和亚热带海洋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及海南西沙群岛等地。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心;肺;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痰;行气活血。主咳嗽痰多;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内服:适量,煎汤或煮食。
各家论述《食性本草》:主诸风毒,行气血,去胸膈中风痰,镇心神,逐邪热,利大小肠,通妇人经脉。
摘录《中华本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