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葱
胡葱浏览 1022
图片
拼音Hú Cōnɡ
别名冻葱(《唐本草》),葫葱(《孙真人食忌》),冬葱(《蜀本草》),回回葱(《饮膳正要》),蒜葱(《纲目》),分葱、科葱(《中国蔬菜栽培学》)。
出处《唐本草》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胡葱的鳞茎。3~5月采收。
原形态多年生宿根草本。鳞茎细长,纺锤形或圆形,外被赤褐或铜赤色鳞茎皮。冬季生叶,夏季枯萎,叶圆筒形.细长,长可达30余厘米,先端尖,绿色,柔软。花茎中空,伞形花序顶生,总苞片膜质;花被6片;雄蕊6;子房上位,鲜有结果。蒴果。种子黑色。花期3~4月。
生境分部我国中部、南部有栽培。
化学成分球茎的外层膜质鳞被中含槲皮醇、绣线菊甙、槲皮素-3,4’-二葡萄糖甙和槲皮素-7,4’-二葡萄糖甙,其总含量为20%,愈向球茎中心,黄酮类含量愈少(中心约为1%)。根不含黄酮类。新鲜时中含绣线菊甙与槲皮素-3,4′-二葡萄糖甙,总含量约1%。
性味辛,温。
①《开宝本草》:"味辛。"
②《纲目》:"辛,温,无毒。"
功能主治温中,下气。治水肿、胀满、肿毒。
①《食疗本草》:"主消谷能食,利五脏不足气。"
②《蜀本草》:"疗肿毒。"
③《开宝本草》:"温中消谷,下气杀虫。"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者0.5~1两。外用:捣敷。
注意①《食疗本草》:"久服之,令人多忘,根发痼疾。又患胡臭、匿齿人不可食,转极甚。亦伤绝血脉气,多食损神,此是熏物耳。"
②《开宝本草》:"损目明。"
复方治卒身面浮肿,腹胀,小便不利,喘息稍急:赤小豆一升,胡葱十茎(细切),消石一两。以水五升,并葱同煮,令豆熟,候水干,于砂盆中入消石,研如膏。每日空腹.以暖酒调下半匙。(《圣惠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