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篇名>《金匮》十全五泄法后论

属性:天之气一也。一之用为风、火、燥、湿、寒、暑。故湿之气,一之一也,相乘而
为五变,其化在天为雨,在地为泥,在人为脾,甚则为泄。故风而湿其泄也,胃暑而湿其泄也,脾燥而
湿其泄也,大肠热而湿其泄也,小肠寒而湿其泄也。
大瘕,若胃不已,变而为飧泄;飧泄不
已,变而为洞泄;洞泄不已,变而为脾泄寒中。此风乘湿之变也。若脾泄不已,变而为霍乱;霍乱
不已,变而为注下;注下不已,变而为肿蛊。此暑乘湿之变也。若大肠泄不已,变而为
胀; 胀不已,变而
为肠鸣;肠鸣不已,变而为支满 溏。此燥乘湿之变也。若小肠泄不已,变而为肠 ;肠
不已,变而为脏毒;脏毒不已,变而为前后便血。此热乘湿之变也。若大瘕泄不已,变而为
脱肛;脱肛不已,变而为广肠痛;广肠痛不已,变而为乳痔肠风。此寒乘湿之变也。凡此二
十五变,若无湿则终不成疾。况脾胃二土,共管中州,脾好饮,脾亦恶湿,此泄之所由生也。
凡下痢之脉,微且小者生,浮大者死。水肿则反是,浮大者生,沉细者死。夫病在里脉沉
,在表脉浮。里当下之,表当汗之。下痢而脉浮滑,水肿者脉沉细,表里俱受病,故不治也
。凡脏血便血,两手脉俱弦者死绝,俱滑大者生,血温身热者死。王太仆则曰∶若下血而身
热血温,是血去而外逸也,血属火故也。七日而死者,火之成数也。
夫飧泄得之于风,亦汗
可愈。或伏惊怖,则胆木受邪,暴下绿水。盖谓戊己见伐于甲木也。婴儿泄绿水,《素问》
有婴儿风,理亦如之。洞泄者,飧泄之甚,但飧泄近于洞泄,洞泄久则寒中,温之可也。治法曰∶
和之则可也,汗之则不可。盖在腑则易治,入脏则难攻。洞泄寒中,自腑而入脏,宜和解而勿争。
水肿之作者,未遽而然也。由湿遍于大肠,小溲自涩,水湿既潴,肿满日倍,面黄腹
大,肢体如泥,湿气周身,难专一法。越其高而夺其下,发其表而渗其中,酸收而辛散,淡
渗而苦坚,用攻剂以救其甚,缓剂以平其余。如是则孤精得气,独魄反阳,亦可保形,陈
去而净府洁矣。
彼豆蔻、乌梅、罂粟壳勿骤用也。设病形一变,必致大误。
或通而塞,或塞而通,塞塞通通,岂限一法?世俗止知塞剂之能塞,而不知通剂之能塞者,拘于方也!凡治
湿,皆以利小溲为主。诸泄不已,宜灸水分穴,谓水谷之所别也。脐之上一寸半,灸五、七
壮。腹鸣如雷,水道行之候也。凡湿勿针。《内经》虽云缪刺其处,莫若以张长沙治伤寒法
治之。盖泄者,亦四时伤寒之一也。仲景曰∶上涌而下泄,表汗而里攻,半在表,半在里,则宜和
解之,表里俱见,随证渗泄。此虽以治伤寒,其于治湿也同。仍察脉以视深浅,问年壮以视
虚实,所投必如其意矣。
顷商水县白堤酒监单昭信,病飧泄,逾年不愈。此邑刘继先命予药
之。为桂枝麻黄汤数两,一剂而愈。因作五泄图,摭《难》《素》本意。书录于上,刊而行
之,诚有望于后之君子,戴人张子和述以上之图,校改为篇法。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篇名>《金匮》十全五泄法后论